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3021|回复: 0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病虫害防治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6-16 2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是在生料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成熟的简便、高效、成功率高的平菇栽培技术,相对于熟料栽培平菇技术具有栽培成本低、技术简便等许多优点,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平菇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但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栽培污染率高、发病率高等难题。
  玉米芯发酵料冬季栽培平菇发菌期杂菌感染、出菇期病害(如:黄菇病、胡桃肉状菌等),往往导致栽培者效益下降,甚至栽培失败。笔者近几年的病害跟踪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发酵料栽培平菇病害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1 病虫害预防
  病害预防应从源头及生产环节做起。
  1.1 严格场地消毒 首先清除栽培场地及周围的废菌袋、污染袋,其次是喷洒消毒剂(如:食用菌场地专用、克霉灵等)+杀虫剂(如:菊酯类、敌百虫等),并撒一薄层(约0.05cm)生石灰,减少栽培场地的各种杂菌、虫源基数。
  1.2 严格选择培养料及处理 在选用玉米芯培养料时,一是一定注意选用无霉变、无虫害,不能混入太多杂质(如:土、玉米穗包衣等)的玉米芯做培养料;二是一定将玉米芯粉碎成1cm大小的颗粒,防止粉碎好的玉米芯颗粒过大(≥2cm)、更不能过小(≤0.5cm)。
  1.3 严格规范培养料发酵操作 培养料发酵成功于否是栽培成败的关键环节。
  1.3.1 控制培养料水分和掌握石灰拌料均匀 玉米芯培养料在使用时,一是一定要先进行预湿,预湿时一定要加足水分,防止发酵后期培养料缺水(测试培养料水分的标准:预湿建堆1d后手握培养料,稍用力握,手指缝间有水流出为宜),如果第一次翻堆时水分不足,必须在第一次翻堆时及时补足水分,调水时间要尽可能控制在第一次,避免培养料水分前期低于70%,严格防止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再添加水分调水;二是在预湿过程中,在拌料时石灰尽可能与培养料混合均匀,玉米芯要求预湿后均匀变为米黄色,否则极易导致培养料发酵不均匀。
  1.3.2 采用大堆发酵 一是玉米芯培养料建堆时一定要按照0.8~0.9m高,长、宽不低于2m的标准建堆,玉米芯料堆愈大愈好,发酵堆温度愈稳定;二是在玉米芯发酵堆表面按照0.3m×0.4m的标准打透气孔,透气孔要打密、打深、打透,防止培养料产生厌氧发酵,尽可能减少发酵堆出现低温区和厌氧发酵区。
  1.3.3 翻堆次数及标准 玉米芯培养料控制发酵时间为8~10d(从料温达到60℃以上开始计算),待料温开始下降时翻堆(一般每隔2d翻堆一次),翻堆4~5次。培养料发酵好的标准是:培养料表层10~30cm处布满白色高温放线菌,培养料堆内无氨味、酸臭味,玉米芯变为咖啡色或红褐色、且质地柔软。
  1.4 按要求添加足量、质量合格的的杀菌剂、杀虫剂 一是杀菌剂 使用克霉灵或多菌灵等杀菌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抑制杂菌生长,使用量一般为培养料重量的0.1%(参考标准:7m3发酵好的培养料使用1kg杀菌剂);二是杀虫剂。使用杀虫剂的目的是为了杀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虫卵,因此一定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注意检查培养料中是否产生有虫卵,如没有虫卵尽量不使用杀虫剂;三是选用质量合格、含量准确的杀菌剂、杀虫剂,严防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1.5 适时装袋 一是培养料发酵好后应立即装袋,不可推迟使用,否则容易影响菌袋发菌质量和出菇产量;二是尽可能避免下雨天装袋,严防雨水流入已发酵好的培养料,否则容易出现鬼伞菌等杂菌;三是要注意装袋质量,保持培养袋的一致性、均匀性。
  1.6 加强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发菌温度管理。
  控制发菌袋培养料温度在25℃以下,当气温在25℃以上时要1~2层摆放发菌,菌袋间要留2~3cm的空隙,并注意通风换气;当气温15~20℃时可3~4层摆放发菌;当气温在10℃以下可多层摆放发菌。无论何种形式(菌袋摆放方式、添加覆盖物、翻袋、刺孔、通风等)都会引发菌袋料温变化、影响菌丝生长,但无论怎样变化,均要求培养料袋温控制在20~25℃发菌最好(因为:菌袋料温过高和菌丝生长速度慢都会增加污染率),菇农要及时检查发菌袋温度和菌丝生长速度。
  另外,在菌袋发菌期间,培养场地要控制空气湿度在70%以下,并且注意防虫,避免空气湿度大时菌袋污染率增加和遭受虫害。
  1.7 加强出菇期管理 重点做好出菇期间温度、湿度、通风的协调统一和出菇场地的卫生洁净。
  1.7.1 出菇环境 一是出菇温度控制在5~20℃为宜,温度低时病害较少,但平菇生长缓慢,应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二是湿度应控制在85%~90%,喷水时以雾状水较为适宜,禁止直接向幼小菇蕾喷水,喷水后应及时通风;三是保持出菇场地通风良好,温度高(≥20℃)、湿度大(≥90%)、平菇多时应多通风。
  1.7.2 场地卫生 保持出菇场地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死菇,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出菇场地应每天清扫。
  1.7.3 病害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发现出菇异样,应及时摘除病菇、或将有病害的菌袋移出出菇场所,并对出菇场所做药物消毒处理,避免传播蔓延。
  2 病虫害防治
  2.1 发菌期病害 玉米芯冬季栽培平菇发菌期病害较易发生,主要原因多为培养料发酵质量不高,装袋前加生水或培养料遭雨淋,发菌期菌袋料温过高引发。袋内一旦发病(10%以上),最好采取低温(15~18℃)发菌,病害严重的菌袋应对病害部位均匀注射“高效绿霉净”、“万菌消”等杀菌剂,场地喷洒“食用菌专用消毒剂”。
  2.2 出菇期病害 出菇期主要病害有黄菇病、胡桃肉状菌及各种生理性病害。
  2.2.1 黄菇病 为假单胞杆菌引发,出菇场地高温高湿(15℃以上较易发生,菌盖表面长时间保持有水膜)、通风不畅、用水不洁净、场地环境卫生差、培养料不适宜菌丝生长发育、出菇管理不善等都会导致黄菇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应及时摘除病菇,连续交替喷洒“保清”、“黄腐消”、“新万消灵”等防治细菌病害的药剂;特别在高温季节,建议每隔7d进行喷药预防。
  2.2.2 核桃肉状菌 春季发生较多。培养料中含土较多,出头潮菇后菌袋内营养不足、菌丝活力下降,发菌期菌袋受热和出第一潮、第二潮菇菌袋内温度较高(超过25℃)等都会导致该病发生,一旦发病,用薄膜覆盖病区、淘汰发病较重的菌袋防止扩散,并喷洒“疣力克”等杀菌剂防治病害再次发生。
  2.2.3 各种生理性病害 此类病害多是管理不善、环境不适宜造成,应根据病因采取对应管理措施。常见有菌盖长瘤突(长期低温、湿度大、通风不良)、柄长(多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大)、光杆菇(低温、冻害)、蓝边菇(一氧化碳中毒)等。
  2.2.4 虫害 平菇一旦发生虫害,不但影响菌袋质量、子实体商品质量下降、更会引发多种病害发生。对于虫害应主要做好预防工作,发菌、出菇场地安装防虫网、有条件的可悬挂杀虫灯、也可悬挂黄色黏虫板等物理长效防虫措施,虫害严重时应配合用食用菌专用杀虫剂杀虫。
  总之,利用玉米芯发酵种植平菇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相应发生的平菇病害也逐年增加。对于平菇病害防治,重点在于“防”不在’治”,“防”主要做好各个时期的生产管理预防,“治”是病害发生严重后采取减少损失的一种方法,但对平菇生产的影响已经造成。
  参考文献
  [1] 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苗长海.简明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宋金娣.食用菌生产大全[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周玉麟,黄显安.高温季节平菇细菌性病害发生及其防治[J].食用菌,1999(2):36.
  作者简介:李峰,研究员,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微生的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工作化生产技术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2 08:15 , Processed in 1.585133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