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病害:也叫非侵染性病害,是指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引起的食用菌不能正常新陈代谢而发生的病害,叫做食用菌生理性病害。
通常是由于食用菌生长环境不合适而引起的,如:温度、光照、通风、湿度这四大要素及其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栽培措施不当也能够引起生理性病害,如:培养基水分过高或过低,酸碱度pH值过大或过小,菇房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菇房光线过强或过弱,通风不良引起的二氧化碳过高,错误使用化学药品等。
平菇生理性病害不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不会传染扩散,只要有针对性的改善菇房环境,较轻的生理性病害会逐渐恢复正常,畸形、变色是最常见的平菇生理性病害的症状。
将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有十二种,每一种都有相应的症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大部分病害没有相应图片,大家根据描述也很容易识别。
一、平菇高脚病 ■平菇高脚病也叫高腿状平菇、高脚菇、喇叭菇、长柄菇。
■平菇高脚病症状:平菇原基形成以后,子实体形态分化不正常,菌盖畸形,不形成菌盖或者菌盖很小,菇柄很小,很长,菌盖向上生长,子实体商品价值很低,甚至无法销售。
■平菇高脚病发病原因:平菇原基形成期并不需要太多的氧气,但是当原基形成期向珊瑚期转化后,如果菇房通风量不足,缺氧严重,就会影响菌盖的正常发育,形成长柄状,菇房光线较弱会加重平菇高脚病的程度。平菇高脚病多发生在冬季北方,为了防止因通风导致温度过低,菇房通风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积累过高。
■平菇高脚病预防措施:在原基大量形成,开始分化后,应该加大菇房通风量,保证菇房氧气充足,没有过量二氧化碳沉积。
二、平菇菜花病
■平菇菜花病也叫花球状平菇、菜花菇等。
■平菇菜花病症状:平菇长出原基后,一直处于桑葚期的状态,菇柄分叉较多,早期平菇原基成卵形、凸起、增大,不能继续分化成子实体形态,逐渐长出更多的分支,形成的菌盖很小,近球形。原基仍旧不断生长,呈现为球形或者半球形,看起来就像菜花一样,所以叫做平菇菜花病。
■平菇菜花病还有一个特点:在将出现菜花病的菌袋清理干净后,再次长出的平菇形态上多数表现也不正常。
■平菇菜花病发病原因:
1、拌料时,培养料中添加了烈性或者对平菇敏感的农药。
2、在菌丝培养期间,菇房或者菌袋上喷洒了对平菇敏感的甲醛、敌敌畏等杀虫农药。
3、在出菇期间,菇房喷洒了较高浓度的农药。
4、平菇出菇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或者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但是症状和前三种有所不同,一定条件改善很容易恢复正常。
5、菇棚取暖产生过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会出现平菇菜花菇。
■平菇菜花病预防措施:平菇菜花病和其他平菇生理性病害一样,一旦出现,没有彻底解救措施,合理使用农药,保持菇房通风,空气清新,是预防平菇菜花病的主要办法。
三、平菇瘤盖菇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20%,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