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629|回复: 0

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集成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7-19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中国食用菌》2014.3 欢迎到当地邮局订阅中国食用菌杂志

  摘要:出菇方式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试验示范,集合人工辅助栽培袋发菌、栽培设施、定位出菇、出菇管理等技术,集成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
  关键词: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人工辅助发菌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栽培方式多样、销售广,近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纵观我国平菇产业发展现状,平菇生产的主力军依然是各地的农户,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家庭手工或半机械化模式栽培,生产技术基础薄弱、不系统,仍以经验为主导。栽培方式一般为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熟料栽培;出菇方式多样,一般为墙式全开口出菇、脱袋地栽出菇、脱袋墙式覆土出菇、墙式割袋口或划口出菇、墙式套环出菇等。这些传统的生产模式、不成熟的生产技术、落后的管理水平,以及随意扩大的生产规模致使生产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虫害加剧、劳动强度加大。
  因此寻求新的出菇方式,形成精准化的生产技术,是平菇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根据多年的栽培技术经验,借助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平台,结合全国各地平菇出菇方式,通过几年的研究和生产示范试验,集成了平菇优质高产小口定位出菇生产技术,该技术生产的平菇朵小、柄短、肉厚、口感好,能有效满足当前消费者对高质量平菇产品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益。通过示范验证,该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
  1 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集成
  1.1 培养基质
  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去皮)、麦麸40g(煮汁)、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糖20g、琼脂20g,水1L。
  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7%、麦麸10%、糖1%、石膏1%、石灰1%。
  栽培培养基配方:豆秸40%、棉籽壳50%、麦麸10%,另加石灰2%;玉米芯90%、麦麸10%、另加石灰2%。
  栽培原料符合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豆秸粉碎至1cm左右,玉米芯粉碎至大小0.5cm~1cm,提前1d~2d预湿。
  1.2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
  1.3 栽培袋生产
  1.3.1 栽培袋规格
  采用聚乙烯栽培袋,规格(23~24)cm×(51~52)cm×(0.002~0.0025)cm,每袋装干料1.2kg左右。
  1.3.2 栽培袋制作
  根据栽培配方,采用拌料机,将豆秸或玉米芯充分拌匀后,闷堆24h,然后机械或人工翻堆1次,使料内充分吸水。翻堆时如料面过干,可提前洒水将料面预湿后再翻堆,避免白心及干料。
  采用机械装袋,人工扎口方式制作栽培袋。装料要松紧适度,切忌过紧导致透气不良,用中等手力抓料袋,袋面有微凹,操作时轻拿轻放,以免破袋或造成微孔成为杂菌污染的途径。
  1.3.3 栽培袋灭菌
  装袋完毕及时灭菌,避免拖延时间造成培养料酸败。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方法一般采用简易场地灭菌,即水泥地面摆放砖,上铺网丝,再摆料袋,堆成垛,上盖塑料布,再加盖保温毡,用绳索固定,周边压紧避免漏气,一头通蒸汽,一头放冷气。灭菌时间根据培养料多少确定灭菌时间,一般5000kg料需灭24h,灭菌结束后闷24h再出锅。
  1.3.4 栽培袋接种
  灭菌结束后出料袋至接种帐内(可用菇棚的一部分作为接种帐),一般一个接种帐放料2500kg,接种帐不可过大,否则环境灭菌不彻底,或放料袋过多当天接不完易染杂菌。采用开放式两端接种法,待料温降至23℃以下无菌接种,每瓶菌种(500mL菌种瓶)接12个~14个栽培袋,为加快发菌速度,可适当加大接种量。接种时,将菌种掰成块或捣成花生米大小,不可过碎,尽可能将菌种布满料面或集中,菌种萌发即可封面,以降低污染几率,提高栽培袋成品率。
  1.3.5 栽培袋发菌
  在菇棚内,将接种好的栽培袋码成墙式,于自然温度下发菌。环境温度低时,可码高一点,利于提温;环境温度高时,摆放稀疏一些,减少高度,以利通风透气,避免烧菌。整个发菌期弱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定期翻袋并检查是否有杂菌污染,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处理或清理;发菌期间翻袋2次~3次。
  1.3.6 人工辅助发菌
  平菇栽培一般是秋季制作栽培袋,自然温度发菌,栽培大户制作量大,随时间的推移,环境温度下降,为尽快发菌,采用人工辅助发菌方法发菌。
  菌袋两端菌种萌发吃料后,用消毒过的注射针头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间隔2cm左右,深度1cm左右,利于通气增氧,促进发菌;待菌丝封面后,再用消毒过的8号铁丝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间隔3cm左右,扎破料袋即可;菌袋走菌10cm左右后,用直径2cm左右带尖光滑圆木棒沾石灰水(或克霉灵水剂),从菌袋两端分别均匀扎3个孔,深度10cm,促进通气增氧,加快发菌速度。
  1.4 出菇管理
  1.4.1 菇棚设施
  出菇期内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菇棚设施采用“一网一板一灯一缓冲一微喷”模式,整个栽培过程无需使用农药,增加产品质量安全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1.4.2 栽培袋摆放
  采用墙式两端出菇模式出菇。在菌袋进棚前,可用石灰水全面喷洒一遍大棚杀菌驱虫,然后做宽30cm、高15cm的畦背,间隔70cm,均匀撒1层石灰粉,在畦背上覆盖地膜,以防出菇后地下泥土污染子实体。最后把菌袋顺序摆放在地膜之上,码成墙式,袋高6个~9个,摆放整齐。
  1.4.3 定位出菇
  菇棚内墙式排袋两端小口定位出菇。菌袋发满,在适宜条件下,原基即从菌袋两端发菌时扎孔位置分化,逐步形成子实体,而不从其他位置分化。
  1.4.4 出菇管理
  在平菇出菇期管理中,要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不同品种的特殊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管理,以获高产高效。
  (1) 湿度
  出菇环境湿度控制在85%~90%,低于85%子实体发育缓慢、瘦小,菇体易失水,商品价值低;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病虫害易发生。喷水以雾化水的方式从空中自然降落为好,禁止向菇体直接喷水。
  (2) 温度
  子实体的形成要求温度较低,以10℃~15℃子实体生长迅速,菇体肥厚;昼夜温差大,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在较高温度(棚温25℃以上)下,易长成畸形菇。一般自然温度出菇,棚温高时,可适当喷雾并通风,达到降温目的,控制棚温不超过25℃;棚温低时,在傍晚向菇棚地面灌地下水,以利提升棚温。
  (3) 通风
  根据环境状况和出菇情况,合理通风,子实体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很难形成,即使能出菇,菌柄往往细长,菌盖变薄、变小,畸形菇多。出原基时,通风量要少,分化时适当增加通风量,菇体生长时加大通风量,促进菇体快速生长并减少长柄菇的出现。湿度高时应加大通风量,以免病害发生。整个出菇期应根据栽培情况,灵活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培育出高品质产品。
  1.5 采收
  子实体八成熟、菌盖达到6cm~7cm,菌盖边缘没有翻卷,没有释放孢子时采收。采收时拿住子实体旋转即可采下。
  2 试验示范
  在岱岳区和时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试验示范4年,共计试验示范160万袋,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2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8.95%,子实体质量比全开口提升21.28%,市场价格比其他栽培方式每公斤高0.1元~0.25元,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
  3 小口定位出菇技术的好处
  过去栽培方式直接开袋大面积出菇容易造成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如果采收不及时,菇体过大商品性降低,且过量吸收水分,影响下潮菇出菇,菌丝养分集中,菇潮次数减少。小口出菇裸露出菇面小,利于料面保湿,菌袋失水少,子实体水灵、肉厚,有利于下潮菇的出菇,补水次数减少,一般2潮菇后补水,整个出菇期补水2次。
  开口面积减少,养分分散,朵形变小;培养料中总的养分没有流失和减少,朵形虽然变小了,但出菇潮数增加了,一般能出6潮菇左右,产量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
  菌袋发菌速度快,缩短发菌周期,产品可提前上市。
  无效菇少,菇柄短,菇型好,采摘子实体不带培养料,子实体商品性优于传统出菇方式;出菇分散,易调节市场,是一种可行的出菇方式。
  4 小口定位出菇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人工辅助发菌扎孔技术是关键,发菌时最后扎孔的孔径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起不到小口出菇的效果,过小原基诱导困难或不出原基;扎孔时注意消毒工具,防止杂菌感染;人工辅助发菌时注意菌袋发菌温度,避免烧菌。
  [参考文献]
  [1]张金霞.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6-68.
  [2]张金霞.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用菌学报,2010(增刊):15-18.
  [3]邓春海,桓明辉,冀宝营.定位出菇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J].食用菌,2013(3):47-48.
  [4]李峰,赵建选.规范栽培技术提高早秋平菇栽培成功率[J].食用菌,2013(3):45-46.

  项目来源: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专项“食用菌精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CARS-24-01A)。
  作者简介:王庆武(1967-),男,农艺师,研究方向为食(药)用菌育种及栽培技术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2 08:34 , Processed in 1.540372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