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面包菌”呈现蔓延的趋势,使广大菌农蒙受巨大损失,也一直困扰广大菌农,但又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怎么预防?上网查,有的说是链孢霉,有的说是酵母菌,还有说是白色石膏霉、革兰氏细菌、厚垣孢子。这些称呼都不对,“面包菌”只是菌农的俗称,实际是它的学名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它属于非褶菌目、伏革科、显革菌属。属白腐真菌的一种,也称白腐菌。
危害症状: 菌丝生长迅速,初期洁白小斑块、快速连成一片,呈现白粉状,前期和黑木耳菌丝很相似,但后期局部灰黄色。一周左右即可长满袋。放置几天后,菌袋松软缩小,培养料消耗明显,没有利用价值。
病原: 学名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它属于非褶菌目、伏革科、显革菌属。菌丝体为多核,一孢内随机分布多达15个细胞核,菌丝一般无隔膜,也无锁状联合。分生孢子为异核体,担孢子是同核体。交配系统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形式。一般存在于培养料中、空气中也有孢子散布。菌落在适宜温度下(24℃)进行组织培养,菌丝长势旺盛、白色。培养后期产生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遍布全平板。 发生病因: 1、培养料(木屑)中含有大量的面包菌孢子,在蒸锅灭菌时因温度未达到100℃以上或温度已达到、但蒸锅时间不够,导致培养中的面包菌孢子没有被蒸死.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20%,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