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415|回复: 0

袋料黑木耳栽培中绿霉菌和螨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3-4-4 20: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袋料栽培黑木耳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具有节约木材资源,生物学转换率高,不污染环境,重要的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的好项目。但由于目前粗放的千家万户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使其病虫害种类日趋增加,蔓延加快,为害增大。病虫及杂菌的为害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控制病虫及杂菌的为害是实现黑木耳生产的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比,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多数食用菌生长周期短,一般只有几十天,化学农药易于积累,影响食用菌的风味品质和人身健康。其次食用菌与许多病原真菌及杂菌具有同源性,目前还没有筛选出真正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可供使用,所以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选择生长势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抑制病虫及杂菌的发生。如确需化学药剂作辅助治疗,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例如,近年来新研制筛选出来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性杀菌剂:双效灵、克霉灵、特克多等对木霉效果较好,并做到适时、适量合理使用。有关黑木耳袋料栽培生产中常见病虫害、杂菌及其防治措施归纳如下,以便在生产中提供参考。
  
  一、袋料黑木耳的主要病虫害
  (一)病原病害——黑木耳绿霉病
  由于受到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病原病害,也叫侵染性病害。病原病害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病害的发生往往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不严重到严重,具有明显的扩张蔓延特性,所以也叫传染病害。
  引起黑木耳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物———即有害微生物,它能与黑木耳争夺养料,污染菌种,造成子实体腐烂,引起病害流行。主要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竞争性杂菌。
  1、黑木耳绿霉病症状
  菌袋、菌种瓶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无固定形状。包括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
  2、发生原因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袋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孢子带入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培养料和生长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的感染。该菌适宜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发生,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 ℃,湿度为95 %左右,酸碱度为pH3. 5~6. 0 。主要靠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与该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有青霉、毛霉、链孢霉等。据试验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栽培期的气温,春季栽培温度越高侵染绿色木霉越重,产量越低。据试验气温18℃污染率最低,气温25℃以上污染率最高; 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袋培养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位于培养架上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高菌丝体生长弱,所以导致栽培阶段绿色木霉发生严重,位于培养下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比较合适,菌丝体生长强壮,所以栽培阶段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强; 品种之间对绿色木霉的抗性存在差异; 催芽处理的方法特别是温度湿度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湿度小、温度低影响发芽率,但是湿度大、温度高诱发绿色木霉,适当的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照有利于抑制绿色木霉的发生;田间管理阶段水分过多过少都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水分过多温度湿度过大诱导绿色木霉发生,水分过小导致湿度小,木耳不易展片,干缩耳基霉烂,导致绿色木霉的发生,水分状况最好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二)非病原病害——烂耳(又名流耳)
  黑木耳的非病原病害是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不恰当的栽培措施所引起,如培养料含水量不适、pH 过大或过小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以及农药、生长调节物质等使用不当等因素所引起,这类病害是不会传染的。如: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出现菌丝生长不好、流耳、子实体畸形或萎缩等。
  1、烂耳(又名流耳)症状
  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发生:耳片成熟时不及时采收。若此时持续高温、高湿、光照差、通风不良,常造成大面积烂耳。袋料栽培黑木耳,培养料过湿、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黑木耳正常生长而造成烂耳。
  (三)袋料黑木耳螨虫
  1、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黑木耳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而且对人员亦有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耳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取食菌褶中的担孢子,并躲藏栖息于菌褶中,不但影响鲜耳品质,而且危害人体健康。若吃下一定量的菌螨以后,即可引起腹泻等肠道疾患。三是直接危害工作人员,菌螨爬到人体身上与皮肤接触后,将引起皮肤搔痒等症状。
  2 、螨害种类
  危害黑木耳的螨类较多,主要有蒲螨和粉螨。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为:蒲螨:雌虫身体呈椭圆形,两端略长,黄白色或淡褐色,扁平,长0.2毫米左右,头部较圆,具有可以活动的针状螯肢。雄螨体较短,近似菱形,第4对足末端向内弯曲,附节末端有一粗爪。蒲螨行动较缓慢,喜群体生活。蒲螨主食黑木耳菌丝,制种、发菌、出耳期都可受其危害。大量发生后,犹如撒上一层土黄色药粉,几天内就能毁灭料瓶、料袋或料床上的全部菌丝。粉螨:体形比蒲螨大,圆形,白色,单个行动,吞食菌丝。大量发生时,可使培养料菌丝衰退,但不造成毁灭性危害。
  二、袋料栽培黑木耳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袋料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与原则: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木耳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以促进黑木耳健壮生长,高产优质。袋料栽培黑木耳发生的主要杂菌为绿色木霉和螨虫。黑木耳的抗霉能力较其他食用菌差,所以必须注意栽培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以防霉菌和螨虫的发生,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堵绝虫源、菌源。
  1、选好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要远离禽舍和粮食、饲料仓库等污染源,清除周围垃圾和杂草,保持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整洁卫生,出耳场地必须通风良好、水源方便。有条件尽量不要重复利用同一场地。
  2、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要预先进行彻底严格消毒。耳房要用硫磺(5克/立方米)多点烟熏,密闭48小时,以清除杂菌,再用800倍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洒耳房四壁、地面,地面撒生石灰。出耳场地要用500 倍的甲基托布津和5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加生石灰粉洒,特别是同一场地连续摆袋出耳的更要认真进行消毒,不要重复使用农药,防止杂菌产生抗药性,失去灭菌消毒意义。
    3、接种室、培养室要有专人负责打扫、消毒、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不可随地乱丢。发现病菌棒、虫菌棒要及时除去,采下的病耳、虫耳要集中毁或深埋,不可丢在耳房边。
    (二)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供一个有利于黑木耳生长发育而不利病虫滋生的生态条件。
  1、选用抗逆性强、无污染的健壮菌种。适时接种,以保证接种后恢复生长快,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强;优良的黑木耳原种、栽培种外观菌丝洁白,无其它异常颜色,菌龄不超过40天。用于栽培的菌种应具有菌丝萌发生长较快,出耳、展片、转茬较快,子实体呈黑褐色或黑色的品种,并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
  2、选用优质原材料。在袋栽黑木耳的操作过程中,应选用洁净、未霉变污染的木屑、棉子皮、玉米芯、麸皮等新鲜的原料。培养料应就地取材,按科学方法配制,按粗细比为2:1 或3:1,以改善培养基的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增强抗杂性。塑料袋应选用韧性强、薄厚均匀、无破漏、厚度在0.04mm 以上的优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
  3、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把好灭菌(时间、压力、冷气排放等) 关,进行灭菌、杀虫消毒;并在拌料配料时,每100公斤干培养料中添加克霉灵80-150克予以拌和,可起到防治和将菌螨拒之生产门外的良好效果。提高成品率,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病虫源。防止棉塞受潮,菌袋不要破损。
  4、根据黑木耳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处理木耳生长阶段的温湿度和通风关系,根据木耳不同的生长阶段,加强通风管理,并控制好温度,创造干干湿湿的环境条件,把握好湿度与通风关系。
  适温养菌,按黑木耳生长特点,控制养菌温度,为菌丝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激发菌丝活力,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同时要正确区分环境温度与袋内温度是不同的,前期防低温,保持室温25 ℃~28 ℃,中后期防高温,当菌丝生长到袋的1/ 3以上时,室温保持在22 ℃~25 ℃,如果袋内温度超过30 ℃,则菌丝极易老化,感染杂菌,并注意培养室的通风换气。
  科学地安排出耳时间,创造适宜的温、湿及通风条件,尽量使环境条件对黑木耳生长发育有利,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不利。使出耳温度与大自然温度相吻合,为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温度条件,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防止杂菌感染,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春季抢早,在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2 ℃就可以摆袋出耳,秋季适时,当外界气温降至20 ℃以下便可地摆出耳。
  5、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虫害。当黑木耳菌袋发好菌后,应视具体情况再培养12小时,让菌丝充分分解培养基质积累营养,为高产、优质、防病打好基础和提供条件,然后移入通风及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场地。用消毒刀划耳口,为了有效控制栽培袋适宜的水分散失,提高产品质量,可分两次划袋口:第一次在菌袋耳口相邻2-3厘米 处各划3-4 个出耳口,划两排,然后覆膜,向地面洒水,增高湿度达85%-90%进行催耳,7-10天出耳芽,注意通风。当耳芽长至豆粒或指甲大时可喷雾状水,在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下,15-20天可采收第一茬耳,采大留小。当第二茬耳采收后,停止洒水或喷水3-5天,然后进行第二次划出耳口,管理与第一次出耳相同。一般可出耳3-4茬。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地、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控制,防止扩散蔓延。
  (三)药剂防治:
  黑木耳上不提倡使用药剂,尤其是在出耳期,栽培周期短,且直接食用,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注意:
  1、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对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药,不能直接用于菌床或菌袋上;根据农业部、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在蔬菜、果树、烟叶、茶叶等作物和食用菌上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杀虫脒、呋喃丹、氧化乐果、六六六、滴滴涕、甲基1605、1059、苏化203、3911、久效磷、磷胺、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氟乙铣铵、砒霜、溃疡净、氯化钴、六氯酚、4901、氯丹、毒杀酚、西力生和一切汞制剂等。
  2、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和食用菌无害的药剂,并掌握适当的浓度,适期进行防治。
  出耳后每3天喷一次1 %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菌筒开口处绿霉污染初期,可采用2%甲醛溶液或3%---5%的石碳酸注射,或用石灰乳膏或甲醛液涂抹防治,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青霉、毛霉、链孢霉防治方法同上。部分感染成熟的菌筒可挖除污染部位,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注意黑木耳不宜使用多菌灵杀菌消毒。
  喷药杀螨法,用0.6%海正灭虫灵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克螨特500倍液喷雾杀螨。用洗衣粉4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也有很好的杀螨效果。
  (四)生物引诱防治
  从理论上讲,采用生物防治是最理想的,由于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食用菌的生产场所范围小,人工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但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困难较大。目前,有用农用抗菌素防治细菌性病毒,应用增菌提高食用菌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用生物引诱法控制菌螨危害。因此,在未来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烟叶诱杀法,将新鲜烟叶平铺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面上,待烟叶上菌螨聚集较多时,轻轻将烟叶取下,用火烧掉。
  2、猪骨诱杀法,将新鲜猪骨头间隔10-20厘米排放在菌螨为害的床面上,待诱集到一部分菌螨时,将猪骨轻轻拿离,用沸水烫死。如此反复直到杀完为止。
  3、糖醋纱布诱杀法,取沸水1000毫升、醋1000毫升、蔗糖100克,混匀,搅拌溶解后,滴入2滴敌敌畏拌匀即为糖醋液。把纱布放入配制好的糖醋液中浸泡湿透,再把浸泡湿透的糖醋纱布铺放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上或菇床上,诱集菌螨到纱布上后,取下纱布用沸水将菌螨烫死。
  4、油香饼粉诱杀法,取适量菜籽饼研成饼粉,入热锅内,用微火炒至饼粉散发出浓郁的油香味时出锅。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面上或床面上盖上湿布,湿布上面再铺放纱布,将油香饼粉撒放于纱布上,待菌螨聚集纱布后,取下纱布用沸水烫死。连续诱杀几次,即可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5 22:16 , Processed in 1.50481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