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菌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947|回复: 0

春季倒袋地摆黑木耳速生高产新技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6 21:27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常住居民II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5-4-13 2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一、倒袋地摆黑木耳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过程
      1、场地选择
      应选择地面平整(沙土地为最佳),阳光充足,通风强度大,场地稍高,禁止存水,无洪水蔓延的地块,提前搭建栽培床。
      2、菌床的搭建标准
      一般地摆栽培床以宽2.6米、3.4米不等,长度以50米为宜,也可根据栽培场地大小而定栽培床的长短。搭建栽培床时,地床面要求高出地面10cm为宜,地床面要求不一致的,即一个床是平的,另一个床(每隔一个床面)中间应略高出两边床面,以备集中育耳专用。栽培床之间应留有25cm宽的排水沟, 沟深以10cm为宜。留沟目的是当菌袋割口育耳时,可便于往地沟放水保持菌床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温时还能快速达到降温目的。东西方向做床,待栽培床搭建后备用。一般倒袋地摆1万袋(菌袋规格16.2cm×35cm或16.2cm×37cm),占地面积需667平方米(一小亩)。
      3、菌床消毒
      在未摆袋之前,每隔一个菌床(必须在菌床中间高出两边床面的)分别进行集中育耳,便于分床操作。在每个育耳床边沟内安装喷水总管并每隔1.25米安装上塑料锁盘及微喷头备用。之后,用10%浓度的火碱溶液喷洒一遍,使育耳床面湿透消毒一次备用。
      4、菌袋小孔打眼方法
      在没割口之前首先把菌袋摆放在育耳床上并盖上遮阳网或草帘子,愈合托运时受伤的菌丝体,一般经过4-6天后,菌丝愈合(变白)并紧贴菌袋后即可开口。为了提高黑木耳产品高质量,高附加值,除了选用小孔打眼出耳技术外,同时,还必须选好种植品种,地栽品种应选用碗状和茶叶状或三角状黑木耳品种,禁止使用多筋品种(鸡爪菜)。由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研发的东北林富牌6号,属无筋菜,是目前受欢迎的茶叶状品种之一,东北林富牌5号,属半筋菜,是目前受欢迎的小碗状品种之一。目前,各地必须采取小孔打眼技术出耳管理,选用电动或人工小孔打眼机,一般以16-18排滚轮为宜,刀头选择片状或三角状、圆锥状或“1”字状,用65号锰钢制成,“1”字状刀头直径以0.5cm为宜,三角状和圆锥状刀头直径以0.4-0.5cm为宜,刀头与刀头之间距离以2厘米为宜。每个菌袋可据滚轮排数的多少,固定打眼数量,打眼深度以0.8-1cm为宜。
      二、早春集中育耳季节安排及摆放过程
      1、早春集中育耳季节安排
      全国各地小孔打眼季节以12月-1月中旬,即外界夜间平均温度在0℃-5℃以上,东北地区以4月15-20日开始割口并集中育耳(夜间平均温度达到0℃以上)。此期,东北地区白天最高温度基本在12℃左右。
      2、摆放过程
      割口时必需随割口随集中密集摆袋,袋与袋之间距离不需留有2-3cm的距离,禁止袋与袋紧贴育耳,以免造成原基形成慢、育耳不齐、多眼不出耳或细菌感染等现象。割完口的菌袋要求随摆袋随手摆放在床面上(禁止地面铺放打孔膜),每当菌袋摆放到1.25米处时,把边沟事前安装好的细软管上的喷头座拉到菌床内中心点并用割口后的菌袋压在喷头座上(喷头座下面放一小块塑料膜),此时禁止直接往菌袋上喷水。之后,随摆袋随盖上塑料膜,并在塑料膜上面盖上遮阳网(用4-6针的,遮阳度85%左右),每隔2米处用铁丝叉在床两边插紧遮阳网(覆盖塑料膜和遮阳网应根据气温高低而上下定位交换,如果早春育耳栽培,由于气温较低达不到原基形成的所需温度,此时,塑料膜应先放在菌袋的上面,然后把遮阳网放在塑料膜上面,通过阳光照射使育耳床内增加温度。晚春育耳或秋季育耳时,由于温度较高应先把塑料膜放在菌袋上面,然后在菌床两边每隔3-4米钉一根1米高的木桩,在木桩上连接好细绳,之后,把遮阳网覆盖在木桩上离开菌袋80cm高,再在遮阳网上放一根微喷带,气温过高时可往遮阳网上喷水,之后水又落到床内的塑料膜上,且菌袋上浇不到水,可使育耳床内迅速降温)。待育耳床菌袋全部摆放完毕并盖好塑料膜和遮阳网后。连接好每个育耳床上的微喷管或微喷带接头,同时把育耳床两边的浅地沟每天放满洁净的清水(早春育耳温度低时禁止地沟存水),地沟存水目的能保持育耳床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又能起到育耳床内快速降温的目的。
      三、地栽黑木耳的科学管理新技术
      1、集中育耳前期的管理技术
      地栽黑木耳在前期育耳管理,应根据天气状况而定,随时改变增温、降温、保湿、光线、通风等条件,达到育耳期最佳要求。
      待菌袋割口后的4-6天内,温度不高于24℃以上时,育耳床内禁止浇水和通风换气,(此期床内无论温度高与低均不能浇水,以保温为主),6天后必须往育耳床内放水,根据情况可适当通风换气,前期通风换气时间不易太长,以免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影响原基形成率。此期管理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遇有连续晴天或风大干燥天气,每天必须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放一次水(每次10-15分钟);阴天或温度较低时,每2天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放一次水;雨天每3天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放一次水,总之使地床面湿透为止(禁止往菌袋上喷水,以免割口处细菌感染)。根据情况每天早、晚应把育耳床两边的塑料膜,每隔3米左右处按品字形掀开20厘米的通风口,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20-30分钟。经过8-12天后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育耳床上面的塑料膜和遮阳网掀开,加强通风换气,使夜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19%,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5-5-9 22:07 , Processed in 0.58528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