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096|回复: 0

第五章 香菇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2-3-28 16: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第五章香菇第一节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香菇是驰名中外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人工栽培的产量仅决于双孢菇,名列第二。香菇新鲜时清香可口,烘干后风味别具一格,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防病治病的功能,能促进儿童骨骼牙齿发育,经常食用对肝炎、肝硬化、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并能降低胆固醇。 香菇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栽培,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是主要的生产地。 我国是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九十年代以前,香菇的生产栽培主要局限于南方各省,生产方法是段木栽培,产量很低;九十年代以后,代料栽培获得成功,香菇产区迅速扩大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使香菇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袋栽香菇所用原料广泛,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芯)、麦秸等均可利用,技术容易掌握生产工艺简单、产量高,多采用室内和山洞、塑料大棚进行代料栽培。 一、生活条件 香菇生长发育分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发育所需条件主要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它们对香菇产量、质量有很大影响。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条件,在栽培上加以控制,才能栽培成功,生产出符合商品要求的子实体,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营养 香菇是木腐菌,野生香菇多生长在栎、桦、枫等枯木上,人工栽培现在以代料栽培为主。实践证明,栽培香菇的培养料来源广,如棉籽皮、玉米秸(芯)、麦秸、稻草等均可作为培养料,但不同的培养料产量有很大差异,在这些培养料中添加麦麸、玉米面、饼粉等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香菇的产量。 (二)温度 香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2℃,最适23~27℃,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很差,在5℃以下和34℃以上停止生长。一般子实体分化的温度是8~21℃,最适为15℃左右。昼夜温差越大越能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较低或较高温度均可生长,但是,温度不同形成子实体的品质也不同:温度在8℃以下,子实体生长缓慢,特别是4℃左右,遇天气干燥,子实体龟裂成花纹,形成质量最好的“花菇”;8~16℃,形成的子实体柄短,菌盖厚,不易开伞,称为“厚菇”;16℃以上特别是20℃以上,子实体生长快,菌盖肉薄,菌柄长,品质差,称为“薄菇”。 (三)湿度 水分是香菇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菌丝体发育、子实体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与香菇的关系,包括两层含意:一是指培养料中的含水量,二是指空气的相对湿度。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含水量过低不利于各种酶对培养料的分解;含水量过高,则造成培养料通气不良而生长缓慢,易引起杂菌污染。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要求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则子实体生长迟缓形成小菇,甚至干死;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则易造成子实体大量形成,如人工代料栽培时,菌丝长满培养料时,往料面上喷水,可刺激子实体原基的分化,从而形成子实体。 (四)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真菌,从发菌到子实体长成必须有充足的氧气。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将使菌丝呼吸受阻,菌丝易衰老。子实体前期缺氧,子实体原基分化受抑制,易形成长脚菇、畸形菇;后期缺氧,菌盖发育不良且易溃烂,也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因此栽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五)光线 香菇是喜光性菌类,强度适宜的散射光是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必要条件。香菇不同生育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菌丝在黑暗和弱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弱光条件下要比黑暗条件下生长快,光线过强会抑制茵丝的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必须有充足的散射光,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形成;光线暗对子实体分化不利,不易形成原基,而且菇柄长,菌盖色淡,质量差;光线充足则易出菇,肉质肥厚,柄短而色深。 (六)pH值 香菇喜欢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为3~7,以pH值5.5~6.0为最适宜。pH值大于7菌丝生长受阻,大于8菌丝不能生长。配制栽培料时,pH值适当高些,一般控制在7左右,灭菌后pH值要下降0.5~1。为使菌丝生长在最适pH值范围内,在配料时要加入适量的石膏或碳酸钙等缓冲剂,以缓解pH值下降的速度。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 二、主要栽培品种目前,香菇代料栽培所用的菌株有三种类型,即偏低温型、中型、偏高温型。现将适合代料栽培的菌株介绍如下: (一)偏低温型 出菇温度为5~20℃。 (1)Cr-02:丛生,中朵,菌盖黄褐色至茶褐色,菌柄细,适应性强,出菇温度8~22℃。 (2)N-06:中朵,菌盖褐色,肉质中等,抗杂菌能力强,出菇温度8~20℃。 (3)香菇9101:朵大,单生,肉厚质硬,褐色,抗逆性强,出菇温度7—18℃,适宜北方高寒地区代料栽培。 (二)中温型菌株 出菇温度为10~22℃。 (1)L-26:朵中等大小,外形美观,菌盖深褐色或棕褐色,菌肉肥厚,菌柄细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出菇温度10~24℃。 (2)Cr-62:朵中等大小,菌柄细短,菌盖黄褐色至茶褐色,适应性强,出菇温度为10—23℃。 (3)Cr-66:朵大,菇形圆整美观,子实体肉质坚韧,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菌柄中粗,适应性较强,出菇温度9~23℃。 (三)偏高温型 出菇温度10~28℃。 (1)8500:朵大肉厚,子实体单生,柄粗,菌盖深褐色出菇温度13~26℃。产量高。 (2)广香47:朵大肉厚,子实体单生,菌盖黄褐色,出菇温度为14-28℃。 (3)Ct-04:朵大,子实体圆整,菌盖肥厚内卷,盖中心突起形成草帽状,茶褐色。柄中粗,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出菇温度为10~23℃。 总之,栽培时应根据栽培季节和品种特性,选用较好的品以达到香菇的优质、高产。第二节栽培技术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代料栽培中的塑料大棚棒式栽培法,这是适合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香菇栽培模式,因为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所以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才能使香菇在严寒的冬季正常生长发育。香菇大棚栽培的程序是: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室内发菌→翻堆检查→大棚脱袋→菌筒转色→出菇管理→采收。 (一)主料选择及质量 能够用于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有木屑、棉籽皮、棉柴、玉米告(玉米芯)、麦秸、豆秸、花生壳等。作物秸秆如玉米秸含粗纤维28.7%,粗蛋白2%,粗脂肪0.7%,粗灰分26%,还含有丰富的碳和氮;棉柴粉纤维素含量为42%,粗蛋白4.9%,粗脂肪0.6%,分4.6%。都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 主料应选择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农作物秸秆及棉柴,为防霉变,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雨淋受潮,且使用前要在太阳下曝晒2~3天。 (二)辅料选择及质量香菇栽培除主料外,还应加入一些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辅料,主要包括:麸皮、玉米粉、蔗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尿素等。 (三)配方 (1)玉米秸(芯)50%,杂木屑20%,麸皮20%,蔗糖1%,硫酸镁0.5%,石膏粉2%,尿素0.5%。 (2)麦秸82.7%,麸皮l0%,玉米粉5%,过磷酸钙1%0.3%,石膏粉1%。 (3)棉柴粉92%,麸皮5%,豆饼1%,石膏粉1%,蔗糖1%。 (4)玉米秸(芯)78%,麸皮20%,糖1%,石膏1%。 (5)木屑(阔叶树)78%,麸皮20%,石膏粉1%,糖1%。 (6)棉籽壳83%,麸皮15%,石膏粉1%,糖1%。 (四)配制 配料前培养料要曝晒2~3天,以降低含水量,然后用粉碎机把主料粉碎,最好通过2~3目筛,以防块状物及其它不适合的杂物刺破塑料袋。按照配方的要求和比例,称好主料和辅料,放在水泥地面上搅拌均匀,然后将溶解的糖及其它微量元素连水一起混入料中,搅拌均匀。拌料时应计算好水分添加量,一般含水量为55%~60%(含水量(%)=加水量 培养料干物质+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分测定仪检测,但常用感观测定,即拌完料后,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一般能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适宜,如太湿,不可再加干料,应摊开让水分自然蒸发至适度即可。 培养料酸碱度可用pH值试纸测定,用时撕下一段,一只手紧握培养料,然后蘸取指缝间水分,与对照标准板比色,查出相应pH值,培养料pH5~6为宜,但灭菌后pH值会下降,因此灭菌前培养料pH6.5左右为宜,太偏碱时应加1%盐酸溶液,太偏酸时用2%石灰水调节。三、装袋与灭菌培养料拌匀后,要抓紧装袋灭菌,以防培养料变质。手工装时一手撑着袋口,一手把料抓人袋中,装入1/3料时,将料袋在上墩几下,用光滑的木棒捣实。培养料一定要与薄膜挤压好,以免料与袋之间产生空隙,将料装到距袋口6厘米时扎紧袋口。 装袋时应掌握好松紧度。装料太松,发菌不紧密,脱袋后容断裂,同时料袋发菌后,培养料收缩与塑料袋间隙加大,造成气菌丝徒长,影响转色及出菇。装料太紧,灭菌时培养料受热膨胀撑破菌袋,且料太紧时氧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也可能被杂菌污染。根据经验,一般以手指抓住料袋,轻度用力时袋表面有轻微指印凹陷,拿起有木棒感觉即可。 培养料装入袋内,为避免杂菌的生长应及时灭菌,一般装袋要在4小时内完成,做到当天配料,装袋,及时装锅灭菌,日料日清若料袋用高密度的聚乙烯,则采用常压灭菌法,在装锅时,料筒要仔细排放,一般采取一袋压一袋,自下向上重叠排放,以使气流自下而上通畅,不致造成死角而灭菌不彻底,使用大火,让温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升到100℃,以防止因热量达不到而使培养料变酸,pH值降低。灭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水位、温度以及是否漏气。及时向后锅添水,保证后锅热水不断地流进灭菌锅内,以补充消耗的水分,保证蒸气的温度。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中火闷10个小时左右,之后再维持10小时左右,使灭菌锅余热杀死残余杂菌。禁止在锅内温度较高时打开锅门,否则热气和凉气迅速交换,会冲破料袋或使料袋胀气变松。当锅内温度降到40℃左右,将锅门打开,趁热出锅,发现轻微破裂的袋要用胶布贴上。搬运料袋的容器要用干净的麻袋铺上,以免扎破料袋感染杂菌。料筒运到缓冲室,按“井”字形4袋交叉堆叠起来让其冷却,用时晾干料筒表面水分。若科袋采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则适合高压灭菌,一般在0.147兆帕压力下,灭菌1.5~2小时。 四、接种 接种前,将接种箱或无菌室按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准备。接种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菌种接在袋的两端。在无菌条件下,点燃酒精灯,打开菌种棉塞,用经火焰灭菌的镊子剔除菌种表面老化菌丝,将菌种弄碎成花生大小,在酒精灯旁打开栽培袋,接入菌种于料面,使之分布均匀,然后用塑料绳将袋口扎好。接种量以3%为宜,不宜太大,以免菌种块过早形成原基,影响菌丝的生长和正常形成子实体。二是采用打穴接种,也是香菇多采用的方法,方法是:用空心打洞器或用木条制成尖形打穴钻,在料袋正面,等距离打3~4个接种穴。再翻到另一面,与正面的孔穴位置错开,打2个接种穴。穴径1.5厘米,深2厘米。接种时将菌种接人穴内,尽量接满穴口或高出1~2毫米,然后用3.25×3.25平方厘米的小方块专用胶布贴封穴口,一瓶750毫升菌种可按20~25袋、80~100孔。五、生产管理 (一)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1.培养室消毒和栽培袋堆放 可在大棚发菌,秋季发菌堆放3~4层,或堆成“井”字形,重叠6~8层为一堆;春季发菌可堆层多些。保证通气良好。 2.温度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3℃,这样料温可达22~25℃,根据温度变化,揭盖草帘或通风换气,以控制温度。 3.湿度培养室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60%。若湿度过大,易在接种口周围发生杂菌污染。 4.空气 培养室要不断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40分钟。注意放底风,减少CO2的含量。在大棚里,通风与温度、湿度的调节结合起来。培养20天后,接种穴的菌丝长到4~5厘米时,可将贴封的胶布揭开一角,使之翘起,让氧气进入袋内,以利菌丝向培养料深层发展。接种穴胶布翘起后,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防止料内水分大量蒸发。如果气温较高,也可不揭胶布。 5.光线 菌丝体生长阶段应保持室内较弱的光线,光线过强不利于丝生长,而且易过早形成原基,使菌丝老化。 6.定期翻堆与检查杂菌 一般每7~10天翻堆一次,保证发菌一致,发现杂菌及时处理。 (二)棚内脱袋管理 从接种之日算起,发菌50~60天时,菌丝积累了大量的营养当培养料被分解,菌棒稍萎缩,菌棒和塑料袋交界处形成一定的空隙,表面菌丝呈波浪状,颜色由浓白转为淡黄色并有瘤状物出现,同时在接种口和料面出现褐色斑点时,菌丝已达生理成熟,这时可以进行脱袋。 脱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刀片划破薄膜,将菌袋薄膜全扒去;另一种方法为二次脱袋法,即将出现原基的部位用刀片割去袋膜,使原基长出菇蕾,过一段时间再将膜全部脱去。 菌筒脱袋后,即成菌棒,把菌棒放在菇床的横条上立棒斜排呈鳞状,或两边斜排呈“人”字形,菌棒与畦面摆成70~800夹角。菌棒靠杆处应在棒上部1/3处,菌棒之间相隔5厘米。在排捧的同时,应用塑料薄膜以卷帘的方式排一点覆盖一点,防止菌筒干燥。脱袋的时候,除留照明部分外,应将大棚上面的草苫放下遮光,以防止阳光直射菌棒,造成表面脱水影响转色。 (三)菌棒转色管理 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因此,转色时要严格控温,精心管理,才能使菌棒正常转色。 脱袋后的菌棒,本身非常嫩弱,无法抵抗不良环境,为使菌棒有一个适应过程,必须在排袋后严盖塑料薄膜3~5天,薄膜内温度控制在23℃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5%为宜。若温度偏高(超过25℃),应将菇床两头打开,大棚覆盖草苫,以降低棚内温度,保持空气新鲜。一般脱袋5天后,开始形成浓白的气生菌丝,说明菌棒能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恢复生长。 从脱袋后第八天菌棒开始转色。8天后每日早晚通风一次,拉大干湿差。转色期间,膜棚内温度维持在20~22℃,并适当增加散射光。气温高于25℃,增大通风次数和时间,防止菌丝徒长气温低于1812时,可不通风或减少通风次数,并把草苫揭开进光增温,促使转色。当菌樟局部出现黄水时,可用喷雾器喷水将黄水冲掉,以防止菌皮加厚和出现杂菌污染而发生腐烂。喷水也是一种刺激转色的方法,喷水后加强通风干湿交替,有利于转色,而且防止因通风过量导致表面失水形成硬膜。喷水后,让菌棒表面水分晾干,手抓不粘时将薄膜盖上,使菌棒加快转色。一般脱袋后15~20天,菌棒表面即可形成具有韧性和弹性的褐色菌皮,转色成功。 (四)出菇管理 经过15~20天的转色管理,进入出菇阶段管理。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的菇类,要创造较低的温度和加大昼夜温差,刺激菇蕾的形成。白天使温度达到15~20℃,同时保持较高的湿度;夜间降低温度至10℃左右,并降低湿度,同时白天还要给予一定的光线这样持续3~5天,菌棒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裂纹中长出菇蕾。 1.温度 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10~20℃。低于10℃可形成质量最高的“花菇”,但产量低,子实体生长缓慢。20℃以上时,子实体生长迅速,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当温度低于10℃应揭开草苫透光升温或生火加温;当温度达到20℃时,加强通风或覆盖草苫,防止温度继续升高。 2.湿度 子实体生长阶段,菌棒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覆盖菌棒的塑料薄膜内呈一层雾状并有水珠,说明湿度合适。若无水珠,说明湿度偏低,应喷水。若水珠不断滴下,说明湿度偏高,应揭开薄膜排湿。如果菌棒上不覆盖薄膜,应增加室内湿度,每天向空中、四壁喷水1~3次。 3.光线 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光线,但不能有直射光线照射在子实体上,否则子实体生长受抑制。 4.空气 子实体生长期间注意通风换气,为避免通风导致降温,通风应在中午或下午进行。温度较高季节,早、中、晚各通风一次,以供应充足的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 (五)注意事项 (1)脱袋排放有时注意将大棚上面的草苫放下,以防阳光直射菌棒,造成表面脱水而影响转色。 (2)脱袋转色时,若菌丝生长旺盛,不倒伏,可能是因为菌龄小。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大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使菌棒干湿交替,如还不倒伏,可用3%石灰水喷雾,强制倒伏,晾干表面水分盖上薄膜,几天后可转色。 (3)转色过程中,若天气干燥,则应盖严薄膜,缩短通风时间,加大喷水量,保持环境湿度。菇床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免引起菌棒脱水。 (4)在香菇转色之前,如天气突然变冷,容易在薄膜和料之间产生畸形子实体,应注意加温。第三节采收及加工一、采收标准及方法 香菇采摘最适期是菌盖尚未完全张开,菌膜已破,边缘内卷呈“钢锣边”状,菌褶已全部伸直,并由白色转为淡黄色。采摘香菇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左右旋转,轻轻拧下。注意采大留小,不要碰伤周围小菇和菌膜。残留的菇柄用小刀及时挖出,以免腐烂后感染虫、病,影响出菇。采摘后的香菇,要轻拿轻放,小心装筐,防止挤压破损,影响质量。注意采收前不宜喷水,以免造成存放和加工困难。二、保藏及加工 采收后的香菇可鲜菇上市,也可加工成千品或保鲜制罐。 (一)干制方法 将采收的鲜菇按大小、厚薄分开,先在阳光下晒几小时,再烘干。将香菇菇柄朝下,分别排于烘干机的网架或烘干房的烤筛上,干燥机或烘干房应提前预热,使温度达到45℃左右,排出潮湿气大型菇排在下排,小型菇排在上排。开始在35℃下烘1小时,40℃下烘3小时,45℃下烘3小时,50℃下烘2小时,55℃下烘1小时,最后在60℃下烘15~60分钟,直至菌柄菌盖都烘干为止。 (二)制罐技术 选择外形光整的香菇,用快刀切去多余的菇柄,使柄长不到厘米,在不锈钢池中漂洗。洗后按体积比1:1.5加水,水温保持在90℃,预煮5分钟杀青,捞出罐装。装罐前要检查空罐质量,装后加汤,固体占52%左右,蒸煮预热5分钟,排气封口抽空,使罐呈真空状态,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在1.5千克压力下保持15分钟经高压灭菌后,用冷水降温15分钟,冷却至35℃取出擦干,贮藏在20~25℃的环境中,一星期后抽查,合格者贴上标记即成。第四节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不及时防治对香菇的产量、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对香菇病虫害防治应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病害防治 1.香菇制种期常见的杂菌 香菇制种期常见的杂菌有:霉菌和细菌等竞争性杂菌,其防治方法是: (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搞好接种室(无菌)室)的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废料。 (2)定期检查,发现霉菌污染及时清理。 (3)菌种生产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高温期。 (4)为避免杂菌污染,在拌料时可加入一定量的多菌灵。 2.香菌菇栽培期的杂菌 香菇栽培期的杂菌主要有霉菌,其防治方法是:(1)霉菌发生在菌筒表面,可用pH8~10石灰水或克霉灵涂擦,抑制其生长。 (2)菇棚内用50%多菌灵500倍液、10~15%石灰水、5%石碳酸、2~3%来苏水或甲醛液喷洒消毒,同时加强通风,降湿,以减轻杂菌危害。 (二)虫害防治 香菇栽培期的虫害主要有:菇蚊类(包括眼菌蚊、菌蚊)、菇蝇类(小红蛆、瘿蝇、扁足蝇等)和螨类。 1.对菇蚊、菇蝇类的防治方法 (1)杜绝虫源。保持清洁卫生,门窗和通气孔安纱门(窗),防止成虫飞入。 (2)预防杂虫。菇房消毒,地面撤石灰粉,墙壁喷80%敌敌畏加水800倍。若是旧菇房还应进行灭菌,每立方米空间可用硫磺粉1.5克点燃,密闭熏蒸12~24小时。 (3)药剂防治。可用20%速灭杀丁和10%氯氰菊酯及80%敌敌提加水1000倍喷雾,用25%菊乐合酪2000倍喷洒床面,每平方米用稀释液700~900毫升左右。 (4)水浸杀幼虫。把幼虫较多而又深入内部的菌块,水浸12小时。 2.对螨类的防治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菌回场、培养室、菇房大棚使用前用敌敌畏密闭熏杀,每100平方米用11克敌敌畏稀释成200倍液喷床面,然后闭门窗熏蒸1昼夜。 (2)培养料灭螨。杜绝初侵害来源,保证菌种不带螨。 (3)诱杀。螨对内骨头香味敏感,趋性强。把肉骨头烤香后,置于菌床各处,等螨聚集到骨头上时,将骨头投入到开水中烫死螨虫。 (4)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磷化铝10克在地上均匀设点,放好瓦片,投药时佩带防毒口罩,密封菇房,室温在21~25℃时熏24小时,11~15℃时熏48小时。 (5)药剂喷雾。用克螨特500倍液喷床面,双甲脒20%乳油加水500~700倍喷床面。第五节露地栽培技术 (一)造地与整地 选不粘、不涝、不旱的沙壤地块为宜,做成宽60厘米,涂10~15厘米的地槽,3月15日~4月15日播种。 (二)拌料、灭菌及播种 拌好培养料,上蒸锅蒸,温度达到98℃以上,维持2小时即可,蒸好的培养料冷凉到20~25℃即可铺料播种。 播种前,将地槽内铺一层塑料膜。将菌种掰成小块,先用2/3的菌种均匀拌到凉好的培养料中,然后将其铺在地槽内的塑料膜上,用手或木板摊成龟背形状,再将余下的1/3菌种均匀撒人料面上,用木板将料面拍实,然后用塑料膜盖好,不露出培养料,再覆田土10~15厘米厚即可。 (三)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经过3个月的生长,菌丝吃透培养料,这时将覆盖的土去掉,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转色。转色期要搭好遮阴棚,盖上草帘,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当通风,促使转色。 一般8月下旬可出菇,出菇后应调整好遮阴棚,控制湿度,保持水分,加强通风,温度以12~20℃为宜,加大昼夜温差。培养料湿度60%左右,给予散射光,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在封地前,用树叶或秸秆平铺在料面上,然后覆盖塑料膜,防止冬季雪水过多,当春季温度回升后可继续出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16 11:27 , Processed in 1.68099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