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2632|回复: 0

猪苓种植指南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2-5-29 21: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猪苓种植指南
摘要:猪苓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地讲述了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栽培的注意事项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猪苓 栽培技术
Abstract:Polyporus umbellatus is a valuable medicinal fungi, has some efficacy against hepatitisB in recent years it receiv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Polyporus umbellatu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ultivation not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Keywords: Polyporus umbellatu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以菌核入药。有利水、渗湿等作用,近年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自古以来猪苓都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近年山西、陕西、甘肃、吉林等省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1]
猪苓林地栽培多是在海拔800~1 400 m的林中进行,树棒、树枝、枯枝落叶可就地取材,方便易行,避免花费很多劳力进行搬运,节省了劳力也节省了费用;林地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具有猪苓生长的良好基质,既有利于蜜环菌生长繁殖,又有利于猪苓生长繁殖;林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树根,尤其具有丰富须根,为蜜环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猪苓生长不断提供丰富的营养;凉爽林地是猪苓生长遮阳的天然屏障,既遮阳,又透风透气透光;林地树木在每年秋冬季节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覆盖地面,为猪苓坑面增添了覆盖物,有利于保温保湿,这些覆盖物腐烂后又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质,使猪苓不断获得营养;林地栽培不与农业争耕地,充分利用了林间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1 菌种的制备[2]
1.1猪苓菌种的制备
人工栽培猪苓,要选择黑苓(3年生)与灰苓(2年生)作种苓或提取菌种。在蜜环菌的伴生下,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猪苓菌核从某一点突破里皮,发出白色菌丝,每个萌发点均可生长发育成包着一层白皮的新生苓;白苓又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生长、发育,成为灰苓。灰苓继续生长发育成为黑苓,即成品苓。
将活化的猪苓菌种,接入罐头瓶中,在在20一22℃下培养,待由菌丝体长满罐头瓶并形成猪苓小菌核,即为栽培种。
1.2蜜环菌菌种制备
猪苓的生长发育与蜜环菌有密切关系,没有蜜环菌的侵入,猪苓是不能自养的。猪苓不能直接寄生在活树或腐朽的树木上,而需要蜜环菌索一端侵入腐朽的树木上吸收营养物质,另一端侵入猪苓菌核,并提供营养给猪苓。蜜环菌分泌物中,某些成分是猪苓的营养来源,两者互为利用,因而猪苓与蜜环菌是共生关系。
栽培种采用果树细枝条短截成2~3 cm、装入菌种瓶,加水至淹没枝条,封口后常规高压灭菌、然后接入活化的蜜环菌菌种,待菌索长满瓶后备用。
2 栽培原料的选择[3-12]
凡无芳香、油脂味的阔叶树种均可做菌材,但以壳斗科和桦木科树种最好,如板栗、茅栗、栓皮栎、麻栎、斛栎等。猪苓生长周期较长,种苓需3年,商品苓一般需4年~5年,要求在生长期内,均有丰富的营养供给。因此,先要培育出优质菌材,其关键是选好树种,栽培林以杂灌林、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为宜,栎树、桦树、泡桐、杨树、马桑、苹果树、苦桃树、竹林等不含油质的树种均可。木质越疏松,蜜环菌发菌越快,能使当年栽培猪苓早期接菌,接菌菌核越多,产量越高,可提早采收期;木质越硬实,蜜环菌传菌慢,但耐腐朽,可延长猪苓生长期。
材料最简便的就是选用栽培过天麻的旧菌材和菌床或准备培好的优质蜜环菌棒、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新鲜无霉变的栎类、青岗木树枝、树叶即可。
3栽培场地的选择[3-12,18]
繁育的场地应选湿润、通气良好、利水的砂质壤土,坡向西南、西北均可,但必须有一定的树木遮盖阳光及树下有腐植、落叶层厚的山坡,即能满足蜜环菌和猪苓生长的基本条件。在次生林缘、林内选半阳半阴的山坡,坡度在40°以下的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的荒山荒地、新造林地,二荒地最为理想。人工栽培地海拔尽可能在3 000m以下,在室内、室外、箱、槽等条件下都可栽培猪苓。凡房前屋后山坡空闲地,要求向阳干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含水量20%一50%最好。土壤应呈微酸性反应,pH一般为5.5~6。5之间,且自表层以下随深度增加酸度增大,适于菌核生长。有机质含量丰富,微生物活动频繁。有机质含量高达10%,每克干土中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分别达到1.62×105个、2.98×106个。有机质中的多糖、粗蛋白、木质素等及微生物各种酶、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为营腐生生活的猪苓提供了充足的有机养分。
4栽培季节[3-17]   
栽苓时间一般为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秋季在10月中下旬。猪苓栽植后不需要除草,保持野生状态,不能挖开翻看,应经常使土壤湿润即可。
5栽培方法[3-17]
5.1穴窖栽培法  
1.每平方米需直径5~10厘米左右的木棒30千克左右,树叶2~4千克,猪苓和蜜环菌生产种各一瓶。
2.将阔叶树木棒截成50~80cm长的木段,晒至半干, 像种黑木耳一样,每根棒上用电钻打三排孔,孔深3cm、孔距5~6cm,或用刀砍成鱼鳞口。将猪苓菌种塞满孔中或鱼鳞缝中,菌种要塞满孔。
3.挖穴窖 顺坡挖窖,窖深50cm、长70~100cm、宽70cm。d种植 先将窖底铺一层湿树叶(阔叶),把塞满猪苓菌的木棒平放于窖内的树叶上,间距10cm,把蜜环菌短枝放于猪苓菌棒之间,然后在菌棒上面撒些猪苓菌和蜜环菌菌种,粗棒两端放些蜜环菌枝。用湿树叶覆盖菌材后,覆腐殖土3~5cm,完成第1层。第2层按第1层方法操作,最后覆腐殖土10cm,窖顶呈龟背形,盖上树叶或稻草防止雨水侵入。
5.2活树根栽法。
成片或零星树下均可栽培,在距树干30厘米以外挖出树根,并截断2~3条树根,在树根处放入蜜环菌及猪苓菌,根底及菌上撒适量10厘米左右长的小树枝,再盖上树叶后覆土。
6 栽后管理 [3-17]
猪苓种植后不锄草不施肥,管理比较粗放,夏季地温超过23℃时要搭遮荫棚或在穴上盖树叶及杂草,始终把地温控制在23℃以下。并注意抗旱和排捞使土壤湿度控制在50%左右即可。栽后管理猪苓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干旱高温对其影响很大,应及时补水或增加覆盖物。猪苓怕积水浸泡,排水不畅,湿度过大,会引起猪苓腐烂。栽后如果雨水过多,要及时挖沟排水。在暴雨后及时检查坑面,补土覆盖,防止露棒。在低海拔地区,夏季地温高,注意遮阳。在高海拔地区,因气温和地温过凉,特别是光照不足时,要及时砍掉过密的树枝,增加光照度,提高地温。同时,要及时清除坑面杂草,因杂草吸水易造成土壤干燥;另外遮蔽度高,在高海拔区易使地温降低。防止人畜践踏造成猪苓散架与蜜环菌脱离,停止生长。猪苓的生长周期较长,2~3年只能长成种苓。虽有黑苓,但因刚由灰苓转色或只生长1年,菌核较软,菌丝较嫩,含水量高,折干率低,商品质量差。真正得到上品猪苓,至少得长5年。栽培用的树棒,如果直径在10 cm以下,2~3年其木质纤维被蜜环菌全部分解利用,如不能及时添加新棒,菌材或树枝,蜜环菌营养源得不到及时补充,猪苓便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因此,从第3年春天开始每年要在坑面栽培层加一层树棒,菌材或树枝落叶,为长出地面的猪苓提供营养。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开始栽培时用棒大,树枝多,基本能保证3~4年不腐朽而保证其营养。
7 栽培注意事项[3-17]
病虫害防治,较常见的是杂菌影响蜜环菌的生长。虫害主要是蛴螬,咬食菌材、蜜环菌菌丝和幼嫩的猪苓菌核。有害动物如鼢鼠、野猪等,打洞、毁窝破坏猪苓生长。防治杂菌主要严格控制菌种、菌材带杂菌。栽培时填实栽培层的空隙,不能有漏洞。害虫如果发生严重,可用90%的敌百虫1 000倍液,在窝内喷洒防治。部分栽培区已经进行轮作栽培,这样既恢复了土壤肥力,又避免了杂菌、白蚁大量繁殖积累和蜜环菌的危害,挖穴时斩断的细根又能更新复壮,促进树木生长。因此,轮作是一种非常有效防控病虫害的方法。
7 采收与加工[3-17]
1、采收。猪苓栽培后如需种苓,则3年采收,大部分为种苓,少部分为商品苓。如需商品苓,则5年后采收,大部分为商品苓、少数为种苓。种苓可用于扩大再栽培。商品苓则用来加工入药。采挖采挖季节为4一5月或9一10月,并选择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等。
2、加工。挖出的猪菩要用刷子刷净沙土与杂质,不能用水洗。置于阳光下晒干或晾干,再放在通风处保存。
3、等级标准。甲级:菩块大,表面黑色,质地坚实,肉质白色;乙级;菩块小,表皮呈灰色。等体烂碎,皱缩不实,肉质褐色。
8猪苓栽培中尚待解决的问题[3-17]
猪苓生长周期较长,进行人工栽培的时间较短,很多省时省事高产的栽种模式都处于试验阶段。如平地栽培的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都比较便利,但是夏季温度难以控制,并且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通常太低,不适宜猪苓生长;即使是仿野生的传统栽培模式,问题依然很多,如林地栽培虽然猪苓生长所需的温度适宜、营养物质充足,但是管护难度很大,野猪破坏严重,以及优良种苓品种短缺等等都影响猪苓的产量。
9猪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9]
    猪苓栽培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人们用药和市场的需求,而且给贫困山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广阔。为解决药源严重不足、供不应求的局面, 除注意保护现有资源, 大力开展资源普查工作, 有计划地扩大采挖面积外,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研究其适宜的生态环境、孢子繁殖法、猪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菌丝发酵培养工艺, 是保护野生种源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要按照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稳定质量的要求, 建立猪苓 GAP 标准生产基地和信息服务体系, 并通过GAP 认证, 拿到市场通行证, 拓宽国内外市场, 为相关制药企业提供质量稳定的生产原料, 为猪苓种植户拓开销路, 激发起人们学习技术、扩大投资种植猪苓的积极性, 促使猪苓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许永华,陈晓林,金永善,等.北方栽培猪苓技术[J]人参研究,2009,(3),33-35
[4]王惠怡,朱海军,秦树有.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24-25
[5]周大林,杨长群,衡永,等.伏牛山猪苓人工栽培的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51-53
[6]杨长群,杨金斗,张洪轩,等.林中套种猪苓新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6),37-38
[7]刘瑰琦,郑焕春,于长有,等.野外栽培猪苓的实用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6),28
[8]吴健.猪苓的人式栽培与加工技术[J]经济作用,2001,(11),15
[9]金若忠,范俊岗,栾庆书,等.猪苓菌种人工培养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09,(6),54-55
[10]牛斌.猪苓菌种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4,(6)10
[11]夏子贤.野生猪苓的寻找及新法栽培[J]食用菌栽培,2005,(1),17
[12]陈德育,李学俊,田广文.猪苓菌核代料栽培技术初探[J]食用菌,2007,(5),43
[13]殷红,顾芳红,叶军宏.几种环境因素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50-51
[14]李梁,罗英,熊东红,等.野生猪苓及其生态环境理化特性的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7),32-33
[15]田飞,曹晓燕,,王喆之,等.影响猪苓产量因素的调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2),106-109
[16]张长青,章松柏,鲁红学,等.猪苓菌培养特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05-107
[17]李树森,傅世贤,张前福,等. 猪苓林地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9,(1),35-36
[18]罗英,李梁.猪苓生长的土壤条件研究[J] 核农学报,2002,16(2),115~118
[19]王丽娥,李利军,马齐.猪苓栽培技术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食用菌,2008,(4),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4-26 21:25 , Processed in 1.641246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