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1999年之前属于原机械工业部,司局级,由20几个不同专业的研究所组成。1999年改制后,是原机械工业部264家科研院所重组、改制后保留下来的12家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之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研究院”)集团公司拥有4000多名员工,2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润7000万元,总资产13亿元,具有多专业技术研究领域,以现代农、林、牧、渔技术装备为主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集科学研究、科技产业、工程于一体的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集团。 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子公司,是集科学研究、设备研制、工程和工艺设计、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中心专门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和工艺研究、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和工程建设工作。 中心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课题20多项,现承担多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尤其在制冷装备及技术的研究运用方面成绩卓著,近年来,已建成果蔬保鲜等冷库工程30多项。2003~2007年完成国家保鲜项目和“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环境的湿冷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10多项。 2006年,中心组建了由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等技术人员组成的“食用菌栽培”课题组,进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环境智能化控制研究。现推出适合国情、本土化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湿冷菇房及其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整合液体发酵工艺和发酵罐研制生产专家,可承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交钥匙工厂。 一、 湿冷菇房(核心技术) “湿冷”技术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冷方法,它通过机械制冷和积蓄冷量的办法,得到冰和接近0℃的冰水,再通过热质交换器,让冷水和环境空气进行传热传质,使菇房的空气获得很高的、稳定的湿度(相对湿度可达80%~98%,非常适合食用菌出菇湿度需要),然后再由这种高湿冷空气去冷却菇房,使菇房环境温度迅速下降到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 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1、1996年第一座湿冷保鲜库在我国建成,正是课题所在单位组建的。用于贮藏保鲜冬枣到春节,销售价每公斤120元。 2、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完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湿冷保鲜技术与装备》,并与2004年通过了鉴定验收,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3、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项目编号为01BK-91),《果品、蔬菜保鲜共性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于2005年4月1日通过鉴定和验收。 4、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果蔬保鲜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课题,于2006年2月通过验收。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20%,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