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1-6 21:27 |
---|
签到天数: 75 天 [LV.6]常住居民II  鲜花( 5)  鸡蛋( 1)
|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和信誉好坏,而且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菌种的生产量不断扩大,由于菌种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成倍地增加,这已成为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客观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降低制种成本,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菌种污染原因分析
1、菌种本身不纯
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都要使用纯种接种培养。如果用于繁殖扩大的菌种本身不纯,那么制备的新菌种也必然受到污染。污染常常表现在接种菌块之中或周围,呈小批量的规模,如果此时不能及时发现,危害将进一步加大。
2、工艺不合理,设备过于简陋
菌种制备都采用熟料生产,生产过程都要经过常压或高压灭菌,使培养基达到无菌后再接种进行纯培养。在农村个体户生产菌种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备是分散的,不能形成一个流水作业线,有的生活区和生产区混在一起,灭菌、冷却和接种环境均达不到基本的无菌要求,造成无菌培养基重新污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粗放的工艺和简陋的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必然造成重大污染损失。
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无论采用常压灭菌还是高压灭菌,如果同一批灭菌的培养基中全部或大部分污染,且杂菌种类多,在培养基各部位都出现杂菌,这种情况可能就是灭菌不彻底造成的。
4、操作不规范
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菌种污染,杂菌不仅在接种块周围,还常出现在其他料面的表面,呈花花点点状,不一定集中一处,且无规律。这些操作技术包括灭菌操作、灭菌后无菌处理、接种过程无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条件控制等。
5、培养环境造成污染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19%,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