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菇菌种的那些事
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开始增加,各地迎来了平菇生产季。在平菇生产中,由于菇农的文化水平有异,对平菇菌种选择和生产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更好的指导平菇生产,笔者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与大家分享相关的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品种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茬障碍,因为平菇生长时本身代谢呼吸排出很多带气味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偏好于这种气味的害虫,同一种害虫逐年增加,并且平菇生殖放出大量的孢子,还有大量的菇脚残留,都为细菌虫害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容易在同一栽培大棚爆发病虫害,导致栽培失误甚至亏本。菇农在种植前选择品种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第一年的品种重叠,每一个品种可以间隔两三年重复使用。此外,目前平菇行业菌种比较混乱,供种单位或者个人看到一个好的品种,经过组分后,重新命名推向市场,当种植户再引进时,可能是去年的品种,所以引种一定要从信誉良好的供种单位或者个人固定引进菌种,这样就不会出现种性的混乱。
对于不生产原种或者栽培种的菇农,在选择菌种时一定要看看生产菌种的环境,这其中霉菌与细菌两者的区别大家要注意。从颗粒大小上看,霉菌在0.3微米以上,细菌在0.1微米以上。如果是用ppu接种的,一般都是百级过滤都是过滤0.3微米以上的霉菌,细菌很难滤净,所以接种时难免与平菇菌种一块接入菌种袋或者菌种瓶内,由于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看不出来生长,并不代表不在料内生长,如果环境通风不好,缺氧,厌氧有害细菌和兼嫌性细菌开始大量繁殖,有可能引起来年春季黄菇病的爆发。另外,在通风不好的冷房培养的菌种更容易出现球型菇。
平菇菌种经过基因重组后挑选的同一品种,一般要比高出20%的产量。如果这个品种是重新用孢子配对选育的,可以优先使用,这是种性的规律,长期的组分容易使种性慢慢退化。
笔者注意到,早秋、广温偏高的平菇品种有提前栽培的趋势,很多人在6月底7月初开始投料,立秋后温差增大时开始出菇。提前投料就会面临伏天的高温发菌,该阶段必须有降温设施,最简单的是水帘,这样可以把菌袋发菌产生的热量、二氧化碳迅速带走。早秋或者广温偏高品种菇质比高温品种品质好,相对也比高温菇好卖,并且随着气温下降颜色更趋向黑色,更畅销。总之,平菇品种应根据季节变化依次推进,提前更换优质品种。
平菇菌种的形式一般分为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固体菌种相对比较简单,建议菇农做原种替代栽培种,这样发菌速度、产量、菇质都比栽培种要好,如果买栽培种,最好是液体菌种接种的栽培种,表现为菌龄一致、长势好。根据对比,同一批次的栽培料比传统栽培种快7天发满菌袋。
液体菌种生产速度快,菌龄一致,活性强,纯度高,接种方便快捷。一个人的接种速度是13个人接种固体菌种的速度。现在液体菌种生产已经普遍,在农村普通环境下可正常生产,质量一流。液体菌种是未来产业生产趋势,可节省大量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开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
平菇栽培方式主要包括纯熟料、发酵熟料、熟料、发酵料、生料、散蒸料等,每个栽培方式都不一样,目的都是防止杂菌感染,同样的环境要求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环境确定栽培方式,以确保安全生产。笔者认为,稳定生产为前提,利用季节巧打价格战,提高经济效益,稳固市场根基,确保销售畅通。
平菇场地的选择应该根据各地的气候、海拔、地理等环境因素来决定,选择场地时不要地势低洼,这样的场地容易积累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加之通风不好,菌丝大量生长时容易厌氧,使菌丝酸化,而感染细菌和霉菌。由于菌丝吸附绿霉孢子能力很强,更容易大面积爆发绿霉,一定要引起注意,应加强棚内通风换气。高海拔地区气压偏低,虽然地形不易积累二氧化碳,但灭菌温度低,传统灭菌不易彻底,适合半熟料80°的灭菌,不仅节能而且不易感染杂菌。
平菇菌棒摆放进大棚后,应该做好棚内通风、防虫害管理,如棚内出现菇蚊成虫应喷高效低毒农药噻虫胺或者“呋虫胺+吡蚜酮”;袋口内有幼虫,每出一茬菇后喷一遍“吡丙醚+联苯菊酯”,杀虫效果好,还不容易出现药物残留。
以上是个人的在平菇生产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大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有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平菇生产的稳产、高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