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短段木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
(1)供试菌株及其来源:桑黄菌株(火木层孔菌Phellinusigniarius),2004年采自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森林中的柞木(蒙古栎)上。(2)供试原种(二级种)培养基的制备:试验证明,原种选择玉米做培养基最好,配制时谷粒中加入1%石膏粉混匀,装瓶高压灭菌后备用。(3)供试栽培种(三级种)培养基的制备:通过试验筛选出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装瓶高压灭菌后备用。(4)栽培段木树种的筛选。供试段木栽培材料的准备与制备:根据野生桑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树种,选择长白山区常见的桑树、柞树(蒙古栎)、杨树(山白杨)及桦树(白桦)为栽培材料,树龄在6~10a。段木栽培材料(即菌棒)的制备:选择以上4种不同的树种作为段木栽培材料,对比其对桑黄菌丝及其子实体的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 (二)试验方法
(1)原种(二级种)培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将桑黄斜面菌种接人原种培养基(1支斜面试管母种接500g罐头瓶6瓶),28℃恒温室中暗室培养。30d左右菌种可长满瓶。(2)栽培种(三级种)的培养:无菌条件下接人桑黄谷粒二级菌种,1瓶二级菌种可接750g、罐头瓶20个,28℃恒温室中暗培养,40d左右菌种可长满瓶。(3)菌棒的接种与发菌期培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用菌丝生长旺盛的桑黄栽培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接种量在20%,以菌种封盖料面为度。发菌培养阶段,培养温度28℃,遮光培养,待菌丝长满菌棒并逐渐转变为黄色,进人生理分化期。(4)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培养:当菌棒内菌丝颜色由浅黄变为深黄色时,在菌棒两侧侧切开口,开口形状月牙形,长2cm,月牙形宽度小于1cm,每个菌袋可在菌袋两侧分别开2个口。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发菌期管理
发菌阶段,培养温度28℃,不需要光照,暗室培养,通风1次/d,培养时间35d~40d。
(二)菌木埋土栽培
先在地面作栽培床,一般6m宽的大棚可作3厢床,中间的床宽2m,两边的床各1.2m,床之间留60cm作业道,棚两边各留20cm排水沟,棚上覆盖塑料薄膜(12丝)和2层遮阳网(或草帘)遮荫。床面整好后,采用不脱袋,划口立木埋土栽培,先按深6cm,株行距10cm×10cm挖坑,再将菌袋的一端距袋底6cm处环切,脱掉袋底,立木放于坑中,培上沙土,然后再用刀片将菌袋环划2刀(割透塑料膜为度),只划出2道出菇口(缝),不脱袋,利于保湿。
(三)子实体发育期管理
当菌棒内菌丝颜色由浅黄变为深黄色进入原基分化期,通过采用昼夜温差的方法即白天培养温度28℃,夜间温度设为20℃,连续处理3d,能加速子实体的诱导。考察不同梯度的相对湿度对子实体生长速度及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95%时有利于桑黄子实体的生长,所得到的桑黄质量也达到最佳。
(四)子实体采收
桑黄为多年生药用真菌,子实体生长较慢,应2~3年采收1次,采大留小。人工段木栽培的桑黄子实体马蹄形或肾形、木质、坚硬、单片或2、3层叠生,基部较厚,边缘渐薄钝圆,菌盖呈深黄至浅咖啡色。段木桑黄子实体无论是形态特征,还是产量质量都优于袋料栽培的桑黄,近似野生桑黄。当菌盖不再生长,并见有少量孢子散发时便进入子实体成熟期。采收时要用刀从子实体基部割下,采大留小,边成熟、边采收。 (五)不同栽培段木树种的产量
在4个不同树种的木段上菌丝、子实体生长速度及其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桑黄在柞木段上生长较快,48天左右基本长满菌木,埋土栽培后35天左右便陆续在割口处或袋口产生子实体。2年秋后采收第1潮子实体,采大留小的,木段平均单产子实体(桑黄)干品110g,产量最高,子实体质地坚硬,形态与野者相近,在杨木段上虽然菌丝生长速度快(45天长满木段),子实体形成的早(埋土栽培后30天陆续产生),但其产量不及柞木段(平均产量:80g/段),子实体质地较疏松,产品质量次之,桑木栽培中看出,由于树皮较薄菌丝长势弱、长速慢,一般需60天左右长满木段,且栽后有部分木段不产生子实体,成活率不足50%,平均单产:58g/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