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271|回复: 0

发展林地食用菌栽培 开发林下循环经济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6-28 22: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一、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食用菌,俗称蘑菇,就是可食用的菌物类食物,通常被誉为蔬菜之魁, 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类食品主要来源于高等生物,植物,动物,菌物是高等生物的三大组成部分。现在人类的主要食品来自植物和动物,下一步就要重点开发可食用的菌物,即食用菌。食用菌含有相当高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矿物质等,并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因此,食用菌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食品来源。
  一斤蘑菇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二斤瘦肉、三斤鸡蛋或十二斤牛奶的含量。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在食用菌中都有,其中赖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尤为丰富,赖氨酸对促进记忆,增进智力有独特的作用,对婴幼儿和老年人健康发育十分重要。
  科学和实践已经证明,菌物性食品是继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后的第三代健康食品,一荤、一素、一菌是现代最新、最完善、最科学的健康食谱。食品营养专家认为,人类食品从植物性、动物性食品的二维结构向植物性、动物性和菌物性三维立体结构发展是社会进步、人民追求健康的必然趋势。从食品的成分分析,植物性食品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不足,食用特点多而粗"吃得饱", 动物性食品蛋白质含量高, 但能量过甚,虽然吃得香,但吃得多引起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糖等现代疾病;而食用菌为主的菌物性食品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脂肪含量低,营养好而全 吃的好。
  食用菌类作为新一代的健康食品,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的特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生产和市场每年平均的增幅在7%左右, 而国内生产和市场消费每年平均的增幅在15%左右。
   植物,动物,菌物三大类高等生物是互相利用互相依存的关系。植物含有叶绿素,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各种有机物质,是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动物具有成熟的消化系统,而且具有行走能力,可以摄取食物,是有机物质的消耗者;菌物既没有植物的叶绿素,又不具备动物的消化吸收和行走功能,是有机物质的分解者,也是植物动物营养物质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种植业的产品和下脚料如五谷杂粮果品蔬菜和植物秸秆是养殖业的饲料和培植业的原料,养殖业的副产品畜禽粪便又是种植业的肥料和培植业的原料;食用菌栽培属于培植业,培植业的下脚料和产品又是种植业的肥料和养殖业的饲料. 种植业、养殖业和培植业形成稳定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圈. 通过这个循环,不断为人类提供动物性,植物性和菌物性食物。现代大农业如果缺乏培植业的支撑,就不是一个稳定型的结构(图1)
  图1:种植业、养殖业和培植业关系示意图
  
1238faed193g215.jpg
  培植业
  原料 肥料 原料 饲料
  饲料
  种植业 养殖业
  肥料
  图2 种植业、 养殖业、培植业关系示意图(三角鼎立、缺一不可)
  现在全球每年的农牧业废弃物为 5000 亿公斤,而森林废弃物为 1000 亿公斤,我们可以利用这 6000 亿公斤的废弃物干物质生产出 3600 亿公斤新鲜食用菌产品!!可以使地球上每个人每年平均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达 4% 的 60 公斤新鲜食用菌食品.
  以食用菌为主的培植业是刚刚兴起的新型产业,食用菌培植业的兴起,将改变传统农业的概念,突破农业由种植业、养殖业组成的传统概念,而是由种植业、养殖业、培植业组成。人类的食品组成也将有一个革命,由传统的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的二维结构变成由现代的植物性、动物性、菌物性食品的三维结构.
  二、食用菌林地野生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生产在我国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业微生物循环过程中,最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进入21世纪,食用菌生产已由传统的常规生产,发展到工厂标准化生产。在生产技术上,除双孢菇外,大多数人工生产品种,已达到或超过了国际生产水平。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膳食结构安全意识的提高,目前食用菌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家户户庭院式生产模式,转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发展;一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走向设施环境培养生产和标准化产品时代,迈向了资金密集型生产。二是回归自然原生态出菇,充分利用野外天然环境进行全开放的原生态野生栽培,因地制宜生产野生的食用菌产品,以其投资少、成本低、产品天然等优点,进入低成本、资源利用型生产,是食用菌林地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
  食用菌原生态野生栽培就是采用人工接种,培养大量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返回到林地、草原等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地方,在全天候的天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环境中培养出菇,采收子实体,
  原生态食用菌野生产品就是在完全无污染的天然环境中生长采集的食用菌产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人工还没有驯化栽培成功,只能靠在野外自然生长,也就是通常的野生食用菌,通过对原有珍稀野生食用菌的天然环境人为的加以区域性保护,定期增加一些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天然优质培养料,实现生长的可持续,促其增产增收;另一部分是已经能够人工栽培的品种,再经过野生驯化,返回到天然环境中进行野外出菇采集的食用菌产品,就是我们现在论述的原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无论是天然野生食用菌,还是人工原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其产品均具备天然、营养、有机。原生态野生食用菌生产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再现了食用菌产品的原生价值,在当今崇尚天然食品的消费时代,原生态野生食用菌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原生态食用菌野生栽培皆是在林地、草原、林荫、草丛之下,完全是在一种原始野生的状态,与纯野生食用菌没有差别。林地原生态野生栽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林地覆土栽培;一种是林地露天摆放栽培。不管那种方式,食用菌子实体都是在天然野生的条件下生产发育。林地原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与纯野生食用菌相比,基本的条件和环境生长一样,生长期完全在野外完成,不同的是原生态野生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更优越,因此虽然类似野生菌,但在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更优于野生菌。原生态野生栽培的菌种是经过人工选育的,其生命力更强更高,生产中根据需要在室内可集约化大量生产菌丝体,在野外林地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可大量集约化生产。在培植菌丝体的配方中和出菇期,严格把控质量关和出菇管理关,不得掺拌使用任何促长、增产等有害物质;原生态野生栽培的场地,必须选在远离城镇的人工林地和人迹罕至的天然或原始次森林,并且要远离交通要道,避免粉尘对产品的污染,从而保证产品的野生品质。
  食用菌原生态野生栽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生长环境优越
  林地物种繁多,空气优良,整个林区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林间、林缘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在整个原生态野生栽培生长因素中水质的优良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栽培林区或林地时,又必须仅靠水源,又要没有任何污染。一般山间小溪,林中河流的水质都符合国家地表水的一级标准,在食用菌产品上无任何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
  (2)栽培技术独特
  从管理技术上说,原生态食用菌野生生产从栽培管理到采收加工,首先是菌种的驯化,在野外自然环境经过人工选育驯化,人工接种扩繁菌丝体,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这个大环境进行出菇,恢复菌类在自然生态下生长,从而获得高质量、优质的食用菌产品。在菌丝体原生态野生管理中,菌丝体的表层必须覆盖一层保洁物,确保菇体与地面不接触,另外子实体采收一定要及时,否则容易失去品质。原生态野生食用菌产品更适于干制加工,晾晒与贮存上严格把关,杜绝二次污染。
  我国北方一般在立秋季节,下雨之后,才会在树林内长出俗称蘑菇的形形色色的食用菌。采用林地天然条件下野外培植食用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北方春天干燥低温的季节(3-5月份), 高海拔地区进行周年栽培,在树林内天然条件下长出珍稀食用菌,方法简单,成本低。
  林地内野外培植,不用搭建蘑菇棚等设施,可减少投资,有利于贫困山区推广。在城市近郊林地内野外培植,可供人们旅游度假,休闲采摘,可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林地内野外培植食用菌,菇林共生,互惠互利,菇类菌丝体不但分解残枝落叶,为林地提供养分,而且菇类菌丝体的培养料也为树林提供了养分,出菇管理期的浇水灌溉也有利于树林生长发育,可促进树木的生长。林地内原生态野外培植食用菌,绿色林阴既为食用菌遮阳又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新鲜的氧气。林地内土质肥沃,可为食用菌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较人工室内栽培可提高50%的产量。野外栽培低温干燥、昼夜温差大,可形成独特的"花菇",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优良、菇质肥厚,呈鲜物质含量高,因此,味道鲜美、口感独特,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新的产品品牌。
  原生态野生食用菌栽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食用菌的菌种选育和驯化研究。是利用原生质体分离诱变技术对各种优良食用菌进行"优中选优"的人工选育,选育出适合于林区野外生长的新品种,进行野化栽培选育。二是对本地几个野生品种利用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新技术进行分离选育,然后在野外林地进行驯化栽培。经过几年的反复选育、分离、驯化栽培试验,应用驯化本地品种和驯化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不但保护发展了本地野生食用菌的原有品种,而且引进、驯化成功了4 个人工栽培的珍稀优良品种,增加了野生食用菌的品种资源,解决了原生态食用菌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瓶颈问题,突破了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技术难题。
  食用菌产品市场,目前面临着技术贸易壁垒的严重制约挑战,如何应对和顺应市场发展环境,将成为我国食用菌产品,能否立足世贸市场的关键,而原生态野生食用菌的产业化开发,无疑将是贫困山区和林区对工厂标准化生产食用菌的替代之路。多年来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是价格,原生态野生食用菌产品不但成本低,而且品质独特,容易形成品牌产品,林下原生态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将会对食用菌生产及产品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下,原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技术的创新,对于贫困山区和林区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纯野生食用菌大多生长在林缘或草丛,林木与草丛不仅为食用菌提供了天然的遮阴和温室度环境,每年腐败的枯枝烂叶又为食用菌提供了必须的生长养料,而蘑菇的分解腐殖质又为树木杂草提供了优质的自然合成有机肥料,从而促进了树木的茁壮生长,周而复始完成整个生态大循环。
  林下野生栽培在利用自然赋予的大环境的前提下,既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又为林区百姓提供了创收的致富门路。人们可以利用林区空闲地开展家禽、家畜养殖业,利用家畜的粪便和农业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林区拥有众多杂木资源,利用杂木枝节可以开展台蘑系列品种乃至香菇木耳等生产。
  我国林木资源匮乏,近年来国家投巨资落实退耕还林,农民退耕还林后减少了耕种土地和劳动时间,大多数农民尤其是老弱妇孺没有外出打工的条件致富无门。由政府扶持,企业为龙头,村镇为单位成立食用菌、家畜、家禽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组织生产销售,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又促进了农民的植树积极性,从而形成以菇促林、以林种菇的良性循环局面。
  大多数农村环境秀丽,林木植被保护较好,交通不便相对闭塞,没有工业污染环境优良。以有机或绿色机食用菌产业为龙头打响地域品牌,带动当地再生性资源发展,如有机山野菜、有机或绿色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什么是林下经济?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温总理在听取国家林业工作的汇报,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发展林下经济还是一个新课题,全国各地林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有效模式。林下经济定义概括起来讲,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和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和林区职工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其特点主要是:首先,它是一种林业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其次,它是一种循环经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第三,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且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副产品,如修剪的树枝、畜禽的粪便都是栽培食用菌的原料,是发展林下循环经济的科学模式。
  从林下经济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近几年来,我们在山西临汾的洪洞、忻州等县市和北京的房山、门头沟、密云、河北的围场等林地行了多种食用菌的野生栽培育,其栽培技术及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
  2009年,我们在祁县九沟生态园,应用了食用菌林下栽培新技术,进行林下经济产业化开发生产示范。生产示范采用多品种、 多模式、简单实用、便于推广的原则,食用菌林下栽培品种包括了木腐菌类的平菇、姬菇、小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灵芝、天花、杏鲍菇、白灵菇等,草腐菌类包括草菇、双孢蘑菇,并对我省五台山、管涔山著名的野生名贵品种类的大白桩、丽蘑、香蘑、离褶伞等进行了生产示范。栽培模式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采用了窑洞反季节出菇模式、林地菌袋覆土培植模式、林下菌袋露天出菇模式、林地直接发酵铺料播种双孢蘑菇等草腐菌露天出菇、果木短枝条袋栽培植出菇和小小蘑菇园等出菇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为发展我省林下经济总结了实用的宝贵经验,摸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规程。
  梁枝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7 00:29 , Processed in 1.58881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