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190|回复: 0

栗蘑栽培新技术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6-16 2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栗蘑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珍稀保健品,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栗蘑凭借肉质脆嫩、气味芳香、鲜美可口、久煮仍脆等特点位居蘑菇之首。
  1 生物学特性
  生长温度在16℃~30℃,最适温度在22℃~28℃,栗蘑属中高温 食用菌,各地须根据栗蘑的生长特性及当地的气侯条件安排生产。栗蘑生长过程中需较强的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光强度200~1000勒克斯。适宜湿度是80%~95%,生长过程中保持空气新鲜,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换气。栗蘑属好氧真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呼吸氧气,排放出二氧化碳。子实体生长阶段需氧量增加,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就会影响子实体的分化,造成畸形,严重时子实体会停止生长甚至溃烂。栗蘑的生长喜欢弱酸性环境,pH值为5.5~6.5。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栗蘑生长发育。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燕山余脉延伸的半山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1℃,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零下25℃。年均降水量650mm,7~9月份的降水量约为全年的90%。当地盛产板栗,每当栗花谢落,雨季来临时,在栗树下到处可见灰白色、像卷心菜那样大的栗蘑。仿野生栽培栗蘑的适宜出菇期在5月上旬~10上旬,迁安市此期日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22℃。栗蘑脱袋入土栽培的时间应掌握在4月份,此期气温明显回升,5cm地温达10℃左右。菌块入地后菌丝萌发生长快,菌块间逐渐连接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出大朵菇,而且能提高抗杂菌能力。头潮菇朵大,产量高,质量好,可占总产量的40%。
  栗蘑不能过早入地栽培,否则因地温低,菌丝长时间不萌发。若此阶段过早上大水或返冻,菌块表面会形成一层黄皮,即使气温回升,菌丝再萌发也很困难,菌块间连接不好,迟迟不能出菇,或形成崎形的小老菇,从而造成减产或栽培失败。另一方面,如果脱袋入地的时间较迟(5月中旬以后),虽然出菇较快,菇蕾多,但由于菌块间未充分连接,营养不能集中,难以形成大朵菇,产量低,头潮菇的转化率一般不足10%。若入地栽培晚至7~8月,不但由于气温高、杂菌滋生严重,而且第3潮菇出不完即气候转凉停止生长,需第2年继续管理出菇,使生产周期延长,影响效益。一般从春分到夏至(4月初至6月底前)都可以进行栽培,但以早春栽培最为合适。
  2.2 栽培场地。除盐碱地外,一般土地均可作为栽培栗蘑的场地,但是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栽培栗蘑的产量差异很大。栽培场地要求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通风良好、离圈厕、垃圾堆较远、地势偏高向阳、不积水,土壤以壤土、黄砂土为好,土质须持水性好并具团粒结构,纯砂土效果差。选择腐殖质含量低、弱酸性土壤(pH值5.5~6.5)、非耕作的生地较好。
  2.3 挖栽培畦。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m。畦宽45cm或55cm。深25~30cm,畦间距60~80cm,畦行间距80~100cm,可作人行道,也有排水功能。在畦四周筑成15cm宽、10cm高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做覆土用。畦做好后曝晒2~3d,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d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就行),石灰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土壤的酸碱度,撒石灰的目的是增加钙质和消毒,同时撒一些敌百虫粉以防虫害,也可配成500倍液喷洒。然后向畦内回填2~3cm浮土,以便栽菌块时找平。
  2.4 脱袋。栗蘑菌丝长满菌袋后,开始在料表面形成菌皮,并逐渐隆起,这时必须增加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适当把菌袋整理排放的稀疏一些,以免相互遮挡光线。在18℃~22℃环境培养并光线刺激15~20d之后,培养基表面的隆起开始变成灰黑色,表面有脑状皱褶,还会分泌出淡黄色的水滴,这就是栗蘑的原基。菌袋一旦发菌成熟,开袋必须及时,太早或太迟均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在搬动菌袋和开袋操作时,都应轻拿轻放,切勿抛摔,不能损伤袋中栗蘑的原基。脱袋入畦要选在晴天无风的早晚进行,边排袋,边覆土,边浇水,边遮荫,防止菌块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直射。脱袋时将手、小刀和搬运菌块的筐用2%来苏尔或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将菌袋的棉塞、套环取下,用锋利的小刀将塑料袋纵向划开(注意不要伤及原基),去掉外面的塑料袋,取出里面的菌块。
  2.5 覆土。畦表面先垫一层2cm左右的细砂或砂土,将脱袋后的菌块单层直立摆于畦内,菌块与菌块间留有2cm间隙,每平方米可排放50~60个菌块,上面平齐,以便覆土。在菌块间隙中填入干净且湿润的沙土,尽可能将菌块间空隙填满。覆土分2次进行,第1次覆土厚1.5cm,以刚好覆盖住隆起的原基为度。浇第1次水时要在畦面上喷洒,将覆土湿透、沉实,切忌灌大水使菌块浮起。等水渗后进行第2次覆土,进一步将菌块间空隙填满并保持菌块上覆土厚1.5cm左右。覆土后及时调节覆土的水分,调水时应用喷雾器均匀喷水,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必须在1~2d之内将覆土层调节到适宜的湿度,即用手捏土粒成团,以不粘手为度。
  2.6 护帮搭棚。菌块覆土后7~10d将拱棚做好。做拱棚时,修好畦四周的排水沟,在畦四周筑成土埂,然后用薄膜或编织袋将土帮包好,先用铁钩在菌块与土帮之间划出深约2cm的沟,将薄膜或编织袋的下缘用土掩实,上缘用土压在排水沟内侧。包土帮的作用是防止栗蘑侧面沾有泥沙。然后,将畦面平好,在畦面上浇1次轻水,如有露出土表的菌块时,要重新填土补平。然后,畦面放上一层栗子大小的石子,间距3~5cm,避免栗蘑因其菇柄短而沾上泥土;也可在土层表面均匀盖上一层阔叶树的叶子,或用5cm长的稻草段覆盖,厚度0.5~lcm。树叶或稻草既可以保持土层表面的湿度,又能避免栗蘑沾泥土。在每个畦的表面上,都要做一个略大于畦的小棚。小棚可分拱型和坡型,高度20~30cm,棚的支架可用木条或木棍,木条间隔40~50cm,并固定好。也可用竹片两端插在畦南北两侧土埂上成拱形。拱棚上面覆盖塑料布,塑料布的南面一端可以用土压实固定,北面不固定,便于通风换气、浇水、观察等方面的管理。塑料布放好后,随即把事先准备的草帘子压在小棚上面,畦的两端要长期留有通风孔。这样的拱棚既避免阳光照射,又有背荫散射光,利于栗蘑生长。
  2.7 出菇期管理。必须根据栗蘑生理特性,做到科学管理。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也不相同。下地初期调节畦内温度18℃~25℃之间,湿度80%以上,定期通风,造成干湿交替刺激,促进原基形成。原基形成前5~7d可在畦床上喷1次水,以土壤湿润为度,切记不能灌大水,防止菌袋因水大而腐烂。覆土栽培20~30d,地表面出现晶莹的水液珠时,应严格控制向畦面喷水,保证畦内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85%以上,保持空气清新,散射光照,促使原基正常分化,逐渐形成菇蕾,液珠消失叶片长大,形成完整的栗蘑子实体。当栗蘑子实体长到7~8成熟时即可采摘,采摘前1~3d禁止向子实体喷水,采后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采摘后,清理菇畦,保护菌根,菇根处2d内不浇水,促其恢复养菌,3d后放水1次,按岀菇前管理,经过15~30d出第2茬菇,如此直至岀菇结束。
栗蘑栽培技术
河北省迁安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王芳芳 赵晓光 064400 河北省迁安市林业局 张新立 064400
《现代农村科技》201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3-19 12:56 , Processed in 1.565576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