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267|回复: 0

灵芝袋栽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2-22 2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灵芝(Ganoderma lucidum)俗称灵芝草,瑞草,万年蕈等,自古以来就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治病的良药及天然的工艺品。市场的潜力大,发展的前景广阔,正因为此,近年来灵芝的栽培逐年增长,在连年栽培过程中,病害发生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灵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笔者探索灵芝的室内袋栽技术过程,对发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生理性病害
  1.1 接种块不萌发或萌发慢
  1.1.1 症状表现 接种后菌种不萌发,几天后接种块布满绿色的霉层,培养料内毛霉等杂菌开始蔓延;有的虽然萌发但很慢,呈很淡的灰白色,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纤弱,无力,缓慢。
  1.1.2 原因分析 ①培养料的水分太多,颗粒小,导致料袋中缺氧;②装袋的时间太长没有及时灭菌消毒,导致袋中培养料变酸;③料袋灭菌后没有充分冷却就接种,这样在高温条件下,菌种菌丝的活力下降。
  1.1.3 防治措施 ①培养料要科学配制,颗粒粗细要搭配,含水量控制在60%~65%;②料袋装满后要及时灭菌,要求当天装料,当天灭菌,当天接种;③料袋灭菌后料心温度一定要降至25℃以下才可接种。
  1.2 菌丝稀疏 菌丝在料中生长纤弱、无力,生长速度缓慢,颜色呈灰白色。
  1.2.1 原因分析 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在高温或缺氧条件下培养;②培养料水分偏低,颗粒太细,通透性差,酸碱度不适;③管理不当,培养室的温度过高,通风不好。
  1.2.2 防治措施 ①选用生长健壮、洁白浓密菌龄小,爬壁力强且绝对无病虫杂菌感染的菌种;②从有资质的菌种生产单位购买,并严格挑选,科学配制培养料;③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江淮地区以4月上、中旬接种为宜,5月制袋,有使用人工措施控制的培养室温度在25~26℃为宜,并加强通风换气。
  1.3 菌丝徒长
  1.3.1 症状表现 菌丝满袋后仍继续生长,密集成团,结成菌被,或形成白色的菌皮,这样难以形成子实体或推迟子实体的发生时间。
  1.3.2 原因分析 ①菌种老化或母种转接时挑选的是气生菌丝;②培养料中氮的含量偏高,水分过高,发菌时温度偏高等;③培养室的通风不良,CO2浓度过高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扭结。
  1.3.3 防治措施 菌种选择,培养料的配制及培养方法参照上述的防治方法,发生徒长的要及时划破或挑去菌皮,多喷水且加强通风以促进原基生成。
  1.4 不生成子实体
  1.4.1 症状表现 菌丝长满袋后,始终不能长出子实体。
  1.4.2 原因分析 ①主要是管理不当,发菌时,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菌袋表面形成了较厚的菌皮,隔断了水分和氧气的供应,这样子实体难以生成;②原基形成初期温度不适,持续过高或持续过低,菌丝都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子实体就难形成。
  1.4.3 防治措施 ①控制好子实体形成时的温度,科学合理地调控原基形成的环境条件,在确保有适宜温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湿度,通风和光照等。②对出现老化的菌皮,可用搔菌的方法,将老菌皮表面划破或采用覆土的方法促使原基形成。
  1.5 子实体畸形
  1.5.1 症状表现 ①菌柄畸形:菌柄有的呈细而弯曲的长条,有的呈不规则短柱状,有的多次分枝呈鹿角状,有的形成小的菌盖,还有的不形成菌盖;②菌盖畸形 菌盖发育不正常,菌蕾形成后,不能继续分化,开片,只是象个疙瘩;芝盖或是厚而小,或是大而薄呈不规则的瘤状。
  1.5.2 原因分析 ①主要是菌蕾期温湿度偏低,通风不良和光线不足造成,如温度<20℃,相对湿度<70%,CO2达到0.1%,这时不分化菌盖,只产生鹿角状分枝,菌柄就徒长,如果长时间在黑暗或弱光下,均易形成菌柄畸形;②开片期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通风不良,光线不足,经常改变光源位置,或机械触伤生长点都会使菌盖畸形。
  1.5.3 防治措施 ①选好栽培季节,使形成子实体时的温度在20~30℃,有条件的最好在25~28℃;②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子实体形成初期水分管理以向墙壁、床架、地面、空间喷水为主。当芝盖直径大于3cm后,要随着通风量的加大,增加喷水的次数,每天要喷水4次左右,也可以向子实体喷雾状的水;③要及时通风换气,温度高时通风量要大,白天可以打开门窗,晚间可适当关闭门窗,但始终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④控制好光源,当菌柄原基出现时,需要的光线强度以能看到物体而看不清报纸文字为好,当子实体开片时需要的光照度为能看报的光照度,且室内光线要均匀一致,不要经常改变光源位置。
  2 非生理性病害
  2.1 木霉病
  2.1.1 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在菌丝生长期和出芝期,菌丝生长期发病表现为在接种口或菌棒内出现绿色点状或斑块状,很快长成片状,并将接种面覆盖,灵芝菌丝失去营养而停止生长;出芝期子实体被感染后,立即停止生长,并软化,渍水,很快整个子实体布满木霉菌丝。
  2.1.2 原因分析 ①使用的生产菌种可能老化或活力弱;②采用淀粉含量高的麦粒或玉米制作的原种来转接生产种,这样生产种培养后期易受到杂菌的感染,从而使菌种本身带菌;③培养料使用的棉子壳,木屑等本身带有大量的木霉菌,如果灭菌不彻底,就引起菌种袋内木霉菌的分散出现,这样就出现在袋的各个部位;④灭菌场所,冷却场所,接种场所,培养场所的空气中带有大量的木霉孢子;⑤接种工具和接种人员未按规定操作。
  2.1.3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无污染适龄的菌种;②尽量使用淀粉含量不太高的原种和栽培种来生产菌棒;③培养基的原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并且尽量不掺入糖分,严格按规定配方,避免加入过多的富氮物质,水分也要严格控制在60%~65%,过多的水分易引发木霉;④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要100℃保持10h,高压灭菌121℃~126℃保持2.5h以上,灭菌的料袋要放在消毒过的干净场所,冷却后及时接种。⑤保证接种室和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度无菌,培养室也要消毒干净,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⑥发菌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污染木霉的菌袋要及时运出并销毁;⑦出芝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无污染,要加强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温湿度,及时采芝,摘除病芝,清除污染的菌袋。
  2.2 链孢霉病
  2.2.1 症状表现 起初是接种穴或菌袋破损口的四周有纤细棉絮状的菌丝,2~3d后就出现粉末状物质,并在料袋破口处形成橘黄色或白色孢子粉,孢子粉随着空气的流通到处重复沾染其他的菌袋。
  2.2.2 原因分析 ①生产环境中有链孢霉菌的分生孢子;②菌种带菌,灵芝是在高温条件下培养,棉塞易受潮,或菌袋有破损,这样就感染了链孢霉菌。
  2.2.3 防治措施 ①菌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比、灭菌处理参照木霉防治;②接种时将事前准备好的经过灭菌消毒的棉塞子放在接种箱内,发现菌种袋的棉塞已受潮的要及时更换;③接种时发现消毒受到破损的菌袋要剔除,重新消毒;④已经发生链孢霉菌感染的菌袋立即用薄膜袋套上,然后搬至其他场所隔离处理,防止孢子四处飞散。
  2.3 褐腐病
  2.3.1 症状表现 发育的子实体感染后生长停止,菌柄与芝盖发生褐变,色泽且不断加深,不久就腐烂,同时还散发出恶臭味。
  2.3.2 原因分析 由繁殖在子实体组织间隙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细胞内部的未知杆状细胞引起。这种病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源和培养料中,在子实体形成的温度内,引发褐腐病的重要原因是湿度,当芝房空气湿度超过90%以上,通风不良,凝聚在芝盖上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蒸发,长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子实体的抗性降低,导致细菌侵入发病。
  2.3.3 防治措施 ①产芝期控制好温湿度,同时加大通风量,避免高温高湿;②向墙壁、床架、地面、空间、子实体喷洒的水一定要清洁卫生;③成熟的子实体采收后菌床表面和芝房要及时清理干净;④发病的子实体要及时摘除。
  参考文献
  [1]宋金递.食用菌病虫图谱及防治[M].江苏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18,23-25,35-36.
  [2]罗信昌,王家清,王汝才.食用菌病虫杂菌及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209-211.
  [3]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9-354.
  [4]杨泽涛.食用菌生产中绿霉的防治[J].食用菌,2012(2):31.
  作者简介:吉春明,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及农药新产品的研制。联系电话:139525963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4-26 06:10 , Processed in 1.52747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