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木耳无泥沙灰尘污染,即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能延后一个月结束,满足了黑木耳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保证优质高产;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北方地区根据当地气候适时安排生产,完善卷膜、雾化、降温、程控等配套设施,可实现自动化程控管理。提高了黑木耳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了工业化生产菌包,程控化栽培木耳的进程,助推黑木耳产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棚室构造
黑木耳挂袋棚室是根据挂袋栽培所需求的挂袋方式、承重、浇水保湿、遮阳调温、通风等各项指标设计建造的。木耳菌袋刺孔后用细尼龙绳吊在棚上,安装微喷设施,上覆塑料和遮阳网,通过科学管理满足黑木耳生长对环境的需求,实现稳产、优质、增效的目标。
1.棚室规格。北方地区挂袋大棚的规格大小要兼顾通风、保温、成本和利用率。标准的挂袋大棚,宽10±2米,长度40±10米,棚顶高度3.8±0.2米,吊梁高度2.3±0.1米,两根吊梁为一组间距0.29±0.01米,作业道0.7±0.02米,棚室面积在400±100平方米。风弱面积小一些,风强面积大一些,有人工助风条件面积可大一些。
2.配套设施。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压实棚膜和遮阳网。棚顶遮阳网外部设置喷雾水管用于降温,大棚排水必须良好,微喷管安装在横梁上,1米一根,1.5—2米一个喷头。大棚上先扣塑料再扣遮阳网,为方便塑料和遮阳网卷放应安装卷膜器。
3.注意事项。挂袋大棚承重大,地面必须平整,立柱下设预埋件,做好斜拉,大棚必须做到坚固不倾斜。春季挂袋必须上年秋季建棚,扣棚前要准备好大棚膜、遮阳网、压膜绳等物品。
二、扣棚及准备工作
1.扣棚时间。北方地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2月初清理积雪后用塑料扣棚,另外,可在上年秋后即扣好塑料大棚。
2.扣棚要求。采用两块棚膜扣棚,两块大棚膜在棚顶重叠,以便棚顶开缝降温。用压膜绳将塑料加固,挂袋时再扣遮阳网。
3.其他。扣棚后、挂袋前将吊袋绳拴好,将微喷等安装完毕。
三、菌包入棚及复壮菌丝
1.菌包入棚的季节安排。春季挂袋栽培既要抢早,同时更应注意防止冻害。待棚内地面化冻60cm以上、最低气温稳定在零下3℃以上时,地面铺草帘等防寒物防冻,可将菌袋移到棚里垛放,袋上盖草帘防寒遮阳,夜晚上覆塑料防冻。
2.复壮菌丝。通过倒菌、增温等物理性诱导复壮菌丝。菌包入棚4—5天将菌袋上下对倒一次,待菌丝复壮变白后方可刺孔。
春耳挂袋栽培,要充分利用塑料棚室增温保湿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抢早采收,充分利用低温季节采收,延长采收期,实现提高木耳品质、产量和规避雨季流耳风险的效果。
四、刺孔和菌丝封闭小孔
1.刺孔。大棚挂袋栽培每个菌袋为200±30个孔,以园钉孔为好,孔径4±1毫米,孔深8±2毫米。
2.菌丝封闭小孔。刺孔后5天左右在遮光条件下菌丝可基本封闭刺孔处,不能封严小孔。这阶段不需浇水,只需草帘覆盖保湿即可。菌丝基本封闭小孔为好,将菌袋上下对倒一次,增湿70—80%,再过4—5天一般即可挂袋。
3.垛袋复壮、催芽技术要点。待刀口变白近封闭孔眼时进行倒垛,通过光照、温差、干湿变化诱导菌丝扭结,通过喷雾状水和地面潮湿来保湿,通过开门通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19%,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