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2003|回复: 0

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2-6-12 2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摘要:介绍了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菌种制作、菌棒制作、出菇期管理、适时采收、转潮期管理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也不同,生产上常按温型分类,如高温型、广温型、低温型等;除夏季首选高温型外,一般生产季节栽培均选用广温型品种。
  2菌种制作
  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和原种一般从有资质、信誉度高的生产单位购买。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生产上选用17 cm×33 cm×40 mm的袋子。
  2.1培养基及配方
  培养基有木屑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和玉米芯(谷物)培养基等,配方如下:①木屑培养基。木屑100 kg、麸皮25 kg、米糠10 kg、石膏2 kg、磷肥2 kg、白糖0.5 kg、50%的多菌灵0.2 kg。②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 kg、麸皮10 kg、石膏1 kg、磷肥2 kg、50%多菌灵0.2 kg。③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100 kg、麸皮10 kg、玉米面8 kg、磷肥1.0 kg、白糖0.5 kg、50%多菌灵0.2 kg。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再用1%的石灰水浸泡堆闷24 h后,拌入辅料。粮食类一般不用来作培养基。
  2.2配料与接种
  制作菌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分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水分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掷地四分五裂,落地即散,其含水量较为适中。配好的培养料可用机器装袋,也可用人工装袋;人工装袋,要边装边压实,用力均匀,做到料袋四周紧实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或一头)直接用线扎成活结。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 ℃时,保持10~12 h,待温度降至60 ℃时,打开蒸锅[1-2]。待料温降至25 ℃左右时即可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2g/m3)熏蒸,先将原种用长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用塑料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过紧,以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扎得过松,以防袋口落入发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污染;松紧掌握在肉眼看不到缝隙,但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在扎口中心位置,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
  2.3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以防杂菌滋生,影响制种成品率。低温下注意保温,堆码层数可达6层以上,菌棒上用草帘等覆盖;高温季节注意降温,堆码层数不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保持20 cm的距离。发现污染的菌棒要及时清除,一般采用焚烧或放到粪池内浸泡,不能随便乱扔。合格菌种的标准: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没有毛霉、木霉等菌落;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栽培种菌龄,木质培养基以菌丝发到底后8~10 d内使用最好,棉籽壳、玉米芯培养基以菌丝发到底后2~8 d内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最大,有弹性,有香味,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低温下培养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对菌种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高温情况下,即使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为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消耗培养料中的养分,同时还会加速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杂菌的所谓“生料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
  3栽培场地准备
  菌种接入料袋后,从菌丝萌发至现蕾,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菇棚进行;现在采用菌棒从灭菌锅出来后直接进入出菇棚,进行接种、发菌、出菇的方法。根据不同季节的生产要求选择不同的场地,高温季节的平菇生产应选阴凉湿润的场所,冬季平菇生产应选向阳的场所,所选场地均应有清洁无污染的水源,环境卫生良好,不易受交叉污染;且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等。菇棚最好用钢筋支架或者用竹片加钢筋混合支架,大棚长50~70 m、宽6 m;棚顶用0.07 mm厚的农膜覆盖,外盖草帘或无纺布,棚内顶部悬挂滴管,滴管一头封死,一头可连接在潜水泵的出水口,喷水只能用天然的河水,不能用自来水。菇棚搭建好后,在菇棒未入棚之前,应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杀虫。可在床面和四周撒上石灰,再用3%石灰水和高氯氰菊酯2 000倍液重喷1遍四壁及地面重[3]。
  4菌棒制作
  平菇栽培基本上采用熟料袋栽,培养料配制后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栽培方法。夏季、早秋及晚秋投料生产以选用熟料方式最为理想。
  4.1栽培原料
  用于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其他原料如稻草、麦秸、花生壳也能生长,但产量不高。生产时在棉籽壳中加入10%~20%粉碎的稻草,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菌丝的发菌速度,降低污染率。原料配方为:①棉籽壳100 kg,麦皮5~8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②棉籽壳80 kg,粉碎稻草16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③玉米芯100 kg,麦皮15 kg,磷肥2 kg,石灰2 kg,石膏粉1 kg,含水量65%。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使用前最好曝晒2~3 d;此外,为使玉米芯易吸水软化达到高产,要把玉米芯用粉碎机加工成黄豆粒大小颗粒为佳。
  4.2装袋与灭菌
  早春、夏季选用20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为宜;中秋及晚秋应选择(22~25)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筒袋一头留7~9 cm,并用脚踩牢,向袋内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四周均匀不留空隙、中间略微疏松,利于发菌,当料装入距袋口7~9 cm时,将料面压平,把袋口收拢,扎上活结,套上事先做好的塑料环,并将袋口多出的薄膜翻卷入塑料环内,环口用方块棉布盖住,再用车胎皮圈固定封牢。调转料袋方向,按上述方法,将料袋装好,并用套环将袋口封扎,装料松紧要达到手按料袋有弹性、手抓料袋有硬度,可直接进行常压灭菌。为防止培养料变酸和变质,装好的料袋要马上进行灭菌,常压锅灭菌时,最好在4~5 h内温度达到100 ℃,保持10~12 h,然后停止加热,利用余热闷闭7~8 h出锅。当料温降到30~40 ℃,应及时地进行接种。
  4.3接种
  接种前从外表观察菌种是否有杂菌污染,剔除污染的菌种后,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3 min,所有用具等也要消毒。做好周边的环境卫生,接种室先用气雾消毒剂熏蒸1次,用消毒剂2 g/m3,消毒30 min后通风,待药味全部散尽后,即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时用镊子除去菌种袋内较干燥的培养料,然后将菌种填满袋口,再用2层报纸封口,扎上皮圈,照此方法,再接另一头。此法接种操作简单、快速,接种成活率高,因套环内透气性好,种块3~4 d即可萌发封面,杂菌污染机会少,但要注意环境卫生和用具等的消毒[4]。
4.4菌棒排放
  合理排放菌棒,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袋栽的温差变化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棒的排放形式一定要与环境变化密切结合,当温度在20~26 ℃时,菌袋可采用墙式排放堆码,按井字型将菌棒堆叠成垛,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 ℃以上时,菌棒一律为单行排列,排间距不小于50 cm,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且日夜通风。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 ℃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 ℃以下。
  4.5发菌期管理
  正常情况下,采取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 d倒袋翻堆1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袋时上下内外菌袋对调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和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分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料菌袋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菌温会随之上升,因而要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但要注意,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发菌期间,每隔5~7 d对菌袋周围环境喷施高效氯氰菊酯200倍液,可明显防虫、驱虫、杀虫。
  4.6催蕾
  当菌丝长到料袋3/4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的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催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央两旁薄膜,让冷空气直接吹击菌袋,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水1次,以降低袋温,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袋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状的原基时,即表明菌袋发菌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80%出现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如品种选择不对路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使菌袋形成了菌皮,管理上应立即散开料袋,降低袋温,并用刀片按“川”字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3道刀痕,刀缝长8.0 cm、深1.0 cm左右,每天中午喷水1次,按照常规管理,等待现蕾。
  5出菇期管理
  5.1码堆
  将生理成熟度一致的菌棒相对集中堆码,防止菌墙出菇参差不齐。在菇棚内先铺上地膜,揭掉两头的覆盖物,按单行排放菌袋,一层层堆码成菌墙,每层15~20个菌袋,层高5~7个,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相隔1.0 cm,以利透气、散热。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作依托,在底层靠走道的菌袋旁打桩立柱。
  5.2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具备适宜的出菇环境,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蔽,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1次水提高湿度外,还应适当通风。凡袋口用套环加报纸封面的,应将封口纸划破、戳穿或完全除去;凡袋口采用扎绳、打洞透气发菌的菌袋,只将扎绳解掉,依品种情况分别对待:一是灰白浅色等品种,可保持原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菇原基。不打开袋口,既保持料内水分,又因出菇集中、丛大、菇柄干净、商品性好、售价高。二是黑灰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柄粗,在透气孔内菇蕾帽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就应在袋两头中央部位用刀片划三道“川”形,刀缝长2.0 cm,缝与缝宽2.0 cm,当袋口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分和风吹比较敏感,切勿对原基喷水,不需要大量通风换气。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5.3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菇棚两边的薄膜,让空气对流,如果进入珊瑚期后仍不通风或空气不对流,菇体只长柄不长盖,形成金针菇类形。珊瑚期通风要缓慢;通风大小,主要靠敞开薄膜度来进行,珊瑚期平菇的需氧量不是太大,因而通风量也不宜太大,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会造成小菇干枯。每天喷1次水,如遇到干燥天气,菇体上也可以少喷水,以防止菇体干枯和促进菇盖、菇柄的形成。雨天空气湿度大,适当通风,但不要喷水。
  5.4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达到1.0 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相应地增加,并可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菌盖上不积水为宜。白色或灰白色平菇对积水比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黑色平菇对积水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10∶00和16∶00各1次。随着菇体的长大,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量也由小到大;外界风力较大,不能开对流风,只能开避风口,并加大喷水量。
  6采收
  平菇成熟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体单重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度也最高,菇盖外缘韧性较好,菌盖不易破损,肉厚、肥嫩,商品外观性较理想,售价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散发大量孢子,不仅消耗料袋营养,而且孢子散发到其他小菇子上,也造成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体基部,轻轻旋转就可。采后应将袋口残留菇体清理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7转潮期管理
  第1潮平菇采完后,将菌袋停水吹晾4~5 d,再用重水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1~2次,并正常进行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再经7~10 d管理,第2潮菇便会陆续发生。如遇天气反常、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转潮速度将明显减慢。第2潮管理与第1潮管理基本相同。
  8参考文献
  [1] 黄红军.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2):28,37.
  [2] 刘云勇,徐士高,石义宽.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09(3):66-67.
  [3] 张梅秀.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4):82-84.
  [4] 赵立伟,王积玉,李淑杰.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6):237-2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7 09:47 , Processed in 1.587696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