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152|回复: 0

巧用平菇下脚料生产质优鸡腿菇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2-4-5 2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鸡腿菇因其形似鸡腿而得名,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利用平菇的下脚料和闲置的蔬菜大棚可以生产鸡腿菇,60m2的菇棚可投干料1000kg,生产鸡腿菇750-1000kg,市价4000余元,经济效益可观。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1、配制培养料。将平菇下脚料打碎,按菇糠50%、棉籽壳37%、石灰6%、玉米粉7%、多菌灵0.1%(外加)的比例配方。先将菇糠和棉籽壳拌均匀,再加入生石灰和玉米粉拌匀,随后将水喷到料上,边喷水边踩紧,防止水分跑掉,使料含水量达到70%。
      2、建堆发酵。将拌匀的料堆成宽1.5m、高0.6-1m,长度不限的料堆。堆底用捆成直径20cm的高梁秸排成间距60cm的两行通气道,堆上间隔40-50cm竖插两排捆成直径7-8cm的高梁秸通气。堆上喷1次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农药防虫,最后盖上破薄膜或草苫保温、保湿。48h后温度可升到60℃以上。
      3、翻堆。当温度升至60℃以上(阴面距地面50cm处测量)并保持24h后,即可翻堆。翻堆时,要求从一头开始,把料堆底层和最外层的料翻到中间,把中间的翻到底层和外层,重新建堆发酵。当料温再升至60℃以上,并保持24h后进行第2次翻堆,一般要翻3-4次堆,发酵期一般为6-10d。若料太干,翻堆时要适量浇水,每次建好堆若遇晴天,要用草苫或玉米秸遮阴,雨天要盖塑料薄膜,以防淋雨,晴天再掀掉薄膜,否则影响料的自然通风。发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酸味和氨味,有特殊的酒香味。
      4、装袋播种。原料经堆积发酵后,可进行装袋与播种。将塑料筒截成50cm左右的菌袋,一端扎口。当料温降至30℃时,开始装袋。装袋方式采用5层"边际接种法"接种,装料4层。先装1层菌种,然后再装1层料,最后用菌种封口。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尽量不要把菌种掰碎。就这样一层菌种一层料装起来,最后把袋口扎紧。播种量一般为料重的12%-15%。
      5、发菌期管理。采用微孔通气法和中间打眼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发菌速度,装好的菌棒用铁钉或牙签在菌种处打小眼10个左右,然后运往发菌场地。如在棚内发菌,棚内地面事先整平,撒上一薄层石灰粉,将菌棒竖排,行间距为8-10cm,每6行留40cm走道,以便观察。菌袋之间插几支温度计,每天早晚各记录1次温度。菌袋温度控制在20-28℃,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低于10℃,可利用揭盖塑料棚膜或调节通风口的方法控制菌袋温度。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棚上盖好草帘,每隔7d在棚内喷1次高效氯氰菊酯防虫。
      6、脱袋覆土。装袋后20d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根据鸡腿菇不沾土不出菇的习性,菌丝长满袋后的3-5d即可脱袋覆土。先在棚内按南北走向挖深15cm、宽1.5m菇床,然后将菇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发好菌的菌袋脱去塑料袋,最后上面盖2-3cm厚的覆土。覆土和填土最好选用优质肥沃的田园土,一般在土中拌2%的石灰,喷0.1%的敌敌畏和0.2%的高锰酸钾,拌匀后堆起,覆盖塑料薄膜闷3-4d,以杀死虫卵和杂菌。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覆土后盖上地膜,以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14-25℃,每隔7d喷1次水。
      7、出菇管理。菌棒入床后,管理上以调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量光照。出菇温度控制在12-22℃为宜,每天洒水通风,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并保证空气清新,20d左右菌丝可长出土层,并形成菌蕾,这时,将地膜掀掉,勿向菇蕾上喷水,控制温度和通风,并随幼菇生长逐渐加大喷水量。一般7-10d子实体发育成熟。
      8、采收。当子实体菌盖伸长,富有弹性,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还紧包菌柄时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即可拔起。采收后整理料面,清除菇根,没土的地方重新覆土,喷1次重水,盖上薄膜,培养10-15d即可出第2茬菇,第2茬菇管理与第1茬相同,每个栽培周期出菇5-6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5-4 07:00 , Processed in 1.494183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