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1737|回复: 0

秀珍菇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2-4-3 19: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秀珍菇隶属侧耳属,其形美质地脆嫩,美味爽口,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八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倍受民众青睐。市场售价一般每公斤达10元左右。是取代平菇的优秀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 一、生物学特性 1.1营养 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壳、阔叶木屑、甘蔗渣和农作物秸秆。辅料则是麸皮、米糠、石膏、石灰等。 1.2温度 秀珍菇菌丝生长温度2-35℃,但以24-26℃最为适宜。子实体生长5-30℃之间,以10-26℃为最适。总之,根据各地气候,选择合理栽培季节。 1.3湿度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湿度为60%-65%,发菌期环境湿度以65%为好,出菇及生长要求场地湿度提高到85%-95%。调节方法是:栽培场地挂一湿度计,通过打开门窗通风,则湿度即可降低;地面四周及空间喷雾化水,可提高湿度。 1.4光线 秀珍菇发菌期不需光线,在出菇和菇体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场角落里能看清报纸上五号字为准。 1.5空气 秀珍菇也属好气性种类,在菌丝生长和菇体发育过程中均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出菇及生长过程中,如场地通风不畅,菇体易长成畸形。通过开闭门窗可实现换气。 1.6酸碱度PH菌丝生长以PH6—6.5为好。酸碱度调节可采用石灰磷肥加以改变,用试纸进行测量。 二、栽培技术 2.1 季节的选择春、秋两季生产。春栽3-4月,秋栽9-10月。南北气候有别,可根据出菇适温加以适当提前或推迟20天。 2.2培养料配方 栽培秀珍菇原料应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培养料的碳、氨比应控制在20-30:1。现介绍以下配方供参考:①杂木屑75%,麸皮8%,玉米粉:10%,石膏2%,黄豆粉3%,糖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石灰1%;②棉子壳40%,甘蔗糖40%,麸皮18%,轻质碳酸钙2%;③棉子壳93%,麸皮5%,糖和轻质碳酸钙各1%;④玉米芯65%,木屑15%,麸皮8%,玉米粉10%,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石灰和轻质碳酸钙各1%。 2.3装袋与发菌 秀珍菇栽培工艺与平菇熟料栽培几乎相同。培养料如草料、玉米芯、蔗渣应粉碎成豆粒以下,以免装袋时将袋扎破。拌料时应将各种料混匀,调含水量为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中有2—3滴水滴出为宜。塑料袋选择17×33×0.05cm或20×35×0.05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装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装完料袋,料面压平,将袋内外培养料擦尽,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内灭菌。常压(100℃)灭菌(用大油桶代替)14-16小时,高压(125℃)灭菌2小时,然后出锅移到洁净室内。待温度降到30℃以下,即可在无菌条件下(用塑料薄膜制成与蚊帐相同,将料袋移入,门用透明胶封贴,按每立方米空间放2克“菇保1号”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就可进行接种或播种),将菌种接入,每瓶栽培种可接40—50袋,置常温(24—26℃)培养约30天满袋。 发菌期间应每隔7-10天检查一次,发现有杂菌者应立即捡出,以防蔓延。 2.4出菇场地选择 秀珍菇栽培既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栽培。出菇可采用立放从袋口生长,也可采用堆叠墙式出菇,也可脱袋排放畦床覆土出菇。 2.5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3—5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到出菇场(也可就地出菇)。此时,向地面及四周墙壁(棚壁)喷水,将场地湿度提高到85%—95%,增加通风,拉大温差,增加散射光照,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菇蕾形成时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此时主要是提高场地空气湿度,待菇体稍大,可适当少喷。 2.6采收 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采收为宜。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秀珍菇多为丛生;采收时必须整丛一次采收完。秀珍菇采完后,料面菇角应用不锈钢刀清理干净,防止腐烂感染杂菌。 秀珍菇整个生长周期约需3—4个月,产量主要集中1—3潮。采完一潮菇后应停水2~3天,再进行常规管理。每潮产菇相隔约8—12天可出另一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3-28 18:40 , Processed in 1.528246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