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春雨菌业
查看: 960|回复: 0

姬菇高产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4-10-17 21: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螨虫,就有金雕防虫灵
 编者按:姬菇是具有特定形态的平菇商品菇,其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生物转化率高,鲜品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各种加工制品是主要的食用菌出口品种,经济效益较高。为了让食用菌生产者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姬菇栽培技术,河北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结合多年科研实践,融合各姬菇主产地的生产方法,撰写出姬菇高产栽培技术一文,本报自本期起予以连载,以帮助大家学习姬菇栽培技术。
  姬菇具有与平菇相似的子实体形态,但柄长,菌盖较小,商品菇的菌盖直径在0.8~2.5厘米,菌柄长4厘米。姬菇体态娇小,但已非平菇菌株自然发生时的幼小子实体,是由特殊菌株在特殊条件下培育而成的。
  姬菇营养价值丰富,据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和河北省农科院理化所分析室测定,其与平菇相比较,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磷钙含量、氨基酸含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营养。姬菇是腐生菌类,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人工栽培时,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和麦秸等作为主要营养物质,与含氮量丰富的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组成生产基质。此外还需加入少量的石膏和石灰等,来补充钙等矿物元素和调节酸碱度。
  以磷酸二铵做氮源进行的试验表明,添加0.5%氮素营养能提高姬菇产量,但随着磷酸二铵用量的增加,一方面造成发菌成功率降低,另一方面即使发好的菌袋,形成的原基过密,菌柄黑,畸形菇多,反而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商品菇率。
  2.温度。姬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37℃,适宜生长温度16℃~30℃,温度高于37℃或低于10℃时,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3℃~33℃,随着棚温的升高,子实体发育快,但高温分化的子实体盖薄色浅、菌肉组织疏松,稍有管理不周,就会造成菌盖过大和菌柄过长及弯曲变形,商品性下降;相反,低温下生长缓慢,对外界因子变化造成的影响反应迟滞,而且子实体更加敦实肥厚,更符合姬菇的商品性要求。根据棚温、料温相关性的规律,姬菇生长适温范围为6℃~20℃,最适6℃~12℃。此外,原基形成还需要5℃~12℃的温差刺激。由此可见,姬菇是一种低温变温型菌类,适宜在秋季至春季出菇。
  3.水分。姬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60%~65%,培养料中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还会降低出菇量;含水量高于70%时,使培养料的透气性下降,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的恒定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尤其是在菇蕾形成阶段,此时遇风吹降湿,原基极易枯萎死亡。
  4.空气。姬菇是一种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在菌丝生长期间,要求培养料和装料容器能透气,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还需要高而均衡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对菇体的影响随着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桑葚期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5%~0.1%;珊瑚期为0.07%~0.15%,伸长期为0.1%~0.25%。过量的二氧化碳亦会造成原基隆起、盖小无褶和柄盖比例失调等。
  5.光线。姬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则需要10~200勒克斯的散射光照。姬菇子实体具有向光性,长时间受到单侧光照射易产生向光弯曲,因此均匀的散射光或变换相反方向的光照刺激是必需的。光线还具有改善商品性状的作用,这是通过借光增温实现的,气温长时间过低,菌柄变成水浸状,菌盖霜白色,此时适当进光增温就能得到改善。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出菇,即便长出的菇也会成为只有菌柄无菌盖,或菌盖发育不良的畸形菇。
  6.酸碱度。姬菇是一种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培养料的适宜pH值为6~6.5。由于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代谢产生有机酸类物质,使培养料中pH值下降,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要加入石灰来调高培养料的pH值,使之达到8左右。此外,提高培养料的pH值,还有利于防止杂菌感染。
  二、选择良种
  菇农可选择“冀农11”姬菇。冀农11是平菇类糙皮侧耳种中首次育成的一个生产姬菇专用的优良品种,原基密集,形成的菇体数量多,群生分布在近同一层面上,内外不同位置原基能均衡发育;子实体柄长适中,易诱导伸长生长,且菌盖颜色深,菌褶窄,菌褶在柄上延生短,柄更显清秀白亮;子实体分化温度3℃~33℃,且耐1℃~3℃低温,菌丝体长速快,抗木霉、青霉感染;适应棉籽壳、豆秸、玉米芯等多种农业下脚料,生物转化率可达149%。
  另外,生产上应用的姬菇品种还有“西德33”、“无孢5号”和“闵31”等。
  三、栽培季节
  姬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6℃~30℃,出菇适宜温度6℃~20℃。秋季气温稳定在16℃~20℃时为首批菇发生时期。依次上溯40天为首批播种日,上溯75天为栽培种制作日,上溯105天为原种制作日,上溯115天为母种转管扩繁日。以我省中南部为例,若10月15日为头潮菇发生日期,则6月25日为三级种最早制种日,11月初为末批播期。这样,出菇季节为10月至次年4月初。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故出菇季节也不同,生产时应根据本地的气温情况确定栽培季节。
  四、栽培工艺
  姬菇适合于袋料栽培。栽培料的处理方法依原料质地,洁净程度,栽培季节与地区气温高低而选择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一般以新鲜棉籽壳作主料,气温低于20℃时投料以生料为主;玉米芯秸秆作主料,陈旧棉籽壳作主料,气温25℃左右时,以发酵料为主;锯末作为主料,或在25℃以上时投料,以熟料为主。
  五、菌种与质量检查
  1.制种路线
  姬菇菌种采用三级阶梯式制种,有两套制种路线:一套是试管母种→输液瓶谷粒原种→17厘米×33厘米一端接种的丙烯袋栽培种;另一套是试管母种→罐头瓶棉籽壳原种→17厘米×33厘米两端接种的丙烯筒或高密度乙烯筒装栽培种。
  2.菌种质量鉴别
  (1)母种。菌丝白色,浓密,粗壮有力,生长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爬壁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不分泌色素。低温保存,能产生珊瑚状子实体。
  (2)原种与栽培种。正常菌种外观是菌丝白色,粗壮,密集,呈绒毛状,粗细相间,分布均匀,有爬壁能力,或刚形成少量珊瑚状菇蕾。种块周围菌丝略稀或间有毡状菌丝斑点亦为正常菌种。菌丝生长稀疏,发育不均;菌丝柱收缩,瓶底有积液;生长缓慢,不向下延伸,或谷粒种出现腐烂为劣质菌种。
  六、等高半地下地沟塑料拱棚栽培法
  等高半地下地沟拱棚是我国北方冷凉干燥地区广为推广采用的姬菇栽培设施,突出效果是商品菇率高,效益显著。当地棉籽皮、玉米芯、豆类秸秆资源丰富,栽培料的处理以生料为主,发酵料为辅。
  1.棚体要求
  菇棚宜东西走向,按容纳2500公斤棉籽壳栽培料设计,前后墙挖深1.35~1.45米,棚宽4.8米、长11米、中拱高2.5米,第二级拱高2.25米,第三级拱高2米,山墙各设3个12厘米×12厘米大小的通风孔,呈“品”字形。竹竿、竹劈作架,呈圆拱形,上覆整块农用薄膜,膜用压膜线或绳固定,膜上覆盖麦秸。
  棚的一侧或中心留东西走道,宽80厘米,用砖铺成南北向垛底,垛底宽37厘米,垛间中心距1米,边垛距墙0.5米。
  该菇棚的设计力求保温、保湿、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特点概括为四定:一定等高,实现了菇棚前后侧揭膜管理上的等效性;二定深度,等于设定了二氧化碳最大积累浓度;三定宽度,即便单侧通风时,风力亦能到达棚内每个角落,四定常设风口,像两个鼻孔,能有效遏制通风间隙内二氧化碳浓度的过度积累。具有既保温而不烧菌,二氧化碳积累而不产生毒害的作用,对于优质姬菇的形成提供了设施保障。
  菇棚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开旷、向阳,而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好。菇棚建造前,先用大水浇灌,待水渗入土内,稍干再挖。把挖出的土存放地沟四周,拍夯成沟壁的地上部分。
  该棚造价350元,1次能装菇袋2800个,投干料2500公斤,纯收入4000元。适于最低气温在-12℃以上,气候干燥的地区使用。
  2.培养料配方及配制
  (1)培养料配方
  配方1:棉籽壳88.5%、麸皮5%、尿素0.3%、硫酸镁0.1%、石灰4%、石膏2%、多菌灵(或克霉灵)0.1%,料水比1:1.2~1.4。
  配方2:棉籽壳87.6%~88.6%、麸皮5%、玉米面2%、尿素0.3%、硫酸镁0.1%、石灰3%~4%、石膏1%,料水比1:1.2~1.4。
  配方3:棉籽壳48.5%~68.5%、玉米芯(黄豆至蚕豆大小)20%~40%、麸皮5%、尿素0.4%、硫酸镁0.1%、石灰4%、石膏2%,料水比1:1.3~1.5。
  配方4:棉籽壳48.4%~69.8%、黄豆秸(铡成1~2厘米长)20%~40%、麸皮或米糠5%、硫酸镁0.1%、石灰3%~4%、石膏2%、多菌灵(或克霉灵)0.1%,料水比1:1.2~1.4。
  配方5:玉米芯82.9%、麸皮12%、石灰4%、石膏1%、多菌灵0.1%,料水比1:1.4~1.6。
  配方1和4适宜气温较高时栽培,配方2、3和5适宜气温较低时栽培。栽培料的水分气温低时可适当多一点,气温高时要少一点。
  (2)培养料处理
  ①生料栽培。将配好的料加水拌均匀后,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接种。配方有玉米芯、黄豆秸的,最好堆积过夜,使其质地变软,装袋时不扎手扎袋。
  ②发酵处理。将配好的料按料水比1:1.2~1.5拌匀,将料堆成宽1.2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底,以利通气。然后料堆上覆盖麻袋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上层温度升到60℃时维持12~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制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到60℃,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二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发酵即告结束。纯玉米芯料还要经过2次翻堆。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再用石灰调整pH在8左右,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即可装袋接种。
  采用发酵处理时,多菌灵等药剂要在发酵结束、装袋之前添加拌匀。
  堆制发酵时,常吸引菇蝇、菇蚊等在料上产卵,其孵化的幼虫将危害菌丝体的生长,在翻料时可用20%除虫菊酯3000~5000倍液,以及马拉硫磷、辛硫磷等进行预防性喷洒。
  3.装袋与接种
  (1)塑料袋微孔预处理用折径20~22厘米,厚0.015毫米的聚乙烯筒料裁成45~48厘米长的料袋,塑料袋每20个为一叠,用缝纫机空针纵向轧四道透气孔,透气孔间距1厘米左右。用塑料绳扎紧一端袋口即可装袋。
  (2)装袋、接种
  播种前将菌种掰成红枣至核桃大小备用。姬菇栽培种接种装袋同时进行,一般采用五层料四层菌种或四层料三层菌种的层播法。袋两头的培养料厚2厘米左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尽量贴着袋壁,播种量一般占袋料干重的15%~20%。装完袋后还可在菌袋中间纵向扎直径1.5厘米的透气孔,然后用大头针别住袋口或用塑料绳扎紧。
  装袋与接种要严格技术操作规程。①装袋前,要把料再充分拌1次。料的湿度以用手握料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宜,培养料太干或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袋、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②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和出菇。③装袋时要轻装轻压,用力均匀,防止薄膜袋破损。要注意松紧合适,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托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太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④接种时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得太大或太碎,以核桃大小为宜。⑤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接种完毕,不要过夜,尤其在高温时,以防料发酵变质。
  4.间隙或“井”字形排袋发菌
  接过种的料袋可搬运到菇棚内,在畦床上发菌,亦可采用露地发菌。发菌时的气温,大多在13℃~25℃,料温很容易上升到22℃以上,即绿色木霉易爆发的温度,故菌袋排放一般做疏排处理,有间隙和“井”型两种排法。间隙排法是排放时,袋与袋之间预留4厘米间隙,码放3~5排,上层菌袋的一排微孔对准下层菌袋缝隙;“井”字形排袋,是将菌袋交叉叠排。这两种排法,有利于散热。另外,垛与垛之间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采用露地发菌时,发菌的场地要求干燥、洁净、凉爽,堆垛上盖一层草帘或秸秆遮阴,雨天要加盖塑料薄膜,雨后揭膜,相反地,投料晚,低温发菌时,则以保暖增温措施为主。这时畦床上应铺上一层稻草或玉米秸,以免下层温度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增加垛高,堆放10~12层,上面再覆盖秸秆或草帘保温,提高堆温,促进菌丝生长。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1)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堆垛发菌后,要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18℃~25℃,高于28℃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坏菌丝和污染加剧。温度低于15℃,应设法增温保温。
  (2)通风换气。菇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3)保持干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低于65%为好。
  (4)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5)翻堆。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1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往下垛,里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里垛,使受温一致,发菌整齐。翻垛时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应将其拣出,若发现有菌丝不吃料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通气补氧。采用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在发菌早期,袋内含氧量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随着菌丝生长量增大,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当接种后10~15天,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用大头针(缝衣针)围绕菌袋等距离刺孔8~10个,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里扎孔3~4个,或将袋两头扎紧的绳稍加松开,利用松绳后袋口薄膜的自然张力,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7)预防鼠害、虫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发杂菌污染。发菌场所要经常性地灭虫驱虫。
  5.发菌阶段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菌丝不萌发、不吃料。发生原因:培养料变质,滋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很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接种量少;多菌灵添加量过多,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中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掌握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发菌期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忌过高,以防烧菌;培养料中添加抑菌剂,多菌灵以0.1%为宜,勿用复方多菌灵药剂;培养料中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在气温较低时生料添加量不宜超过1%,pH值7~8为宜。
  (2)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时未及时散热降温,杂菌大量繁殖,使培养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加入石灰调整pH值到8~8.5;如氨味过浓则加2%明矾水拌料除臭;如料已腐烂发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3)菌丝萎缩。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产生发酵热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0℃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发酵热多;发菌场地温度过高加之通风不良;料过湿且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亦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或间隙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热产生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应松紧适宜。
  (4)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5)软袋。一般在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料的质量差,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原料要新鲜,无霉、无结块,使用前在日光下暴晒2~3天;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生长。
  (6)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起酵母菌大量滋生,在袋膜上积聚,形成豆腐渣样菌苔,布满袋壁,料内出现发酵酸味,影响菌丝继续生长,此种情况尤以玉米芯为培养料时多见。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7)菌丝未满袋就出菇。发生原因:菇棚内光线过强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
  解决办法:注意遮光和夜间保温,改善发菌环境。
  6.顺次排袋与开口催蕾
  (1)顺次排袋。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经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体已经成熟,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菇棚消毒,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顺次整齐地垛放于畦床,垛高7~8层,正在发菌的袋可不排放。气温较高时,菌袋间亦应间隙排放,也可在层与层之间用细竹竿隔开以利散热。
  (2)开口催蕾。开口的工具是用一根小木棍绑缚半片刮脸刀片。开口时,沿端面塑料袋边缘划两个半圆,形似正反双“C”。双“C”接头处不划开,仍保持相连。然后用手轻提袋口,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这样就形成既透气又保湿、利于菌丝扭结现蕾的小气候。小气候的湿度主要由菌丝呼出水分形成,因此,除非棚内土层过干不用格外加水增湿。
  开口的次序依入棚顺序决定。一般每次开2~4垛,间隔至少5~7天,着意形成顺次开袋格局。这样,不仅能控制棚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降低管理难度,还能使采菇不过于集中,减轻采菇压力。
  7.出菇管理
  子实体生长阶段分期管理的总原则:桑葚期促使原基多分化,珊瑚期保原基多存活,伸长期保柄盖按比例生长形成优质菇。具体方法:①桑葚期:温度控制在3℃~20℃,最适6℃~12℃,早晚无直射光或暗光时揭膜微通风,制造5℃~10℃温差进行刺激,湿度保持在80%~85%,这样经6~7天就有大量原基形成。②珊瑚期: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后可把双“C”塑料薄膜片逐渐提起撕掉。这时湿度应控制在85%~90%,撕去护膜的幼菇最怕风吹失水,这一阶段要尽力减少温差、湿差,所以早晚通风时风口要随菇体发育再渐渐增大,菌盖长至0.6厘米时即可转入伸长期。③伸长期:通过加大风口和延长通风时间,制造干湿交替环境(75%~90%),大温差(5℃~20℃),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拉大温差刺激出菇,控制棚温,谨防捂棚。姬菇是变温结实,只有加大温差才能正常出菇。利用凌晨和午夜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造成5℃以上的温差,刺激出菇。力争控制在6℃~12℃或偏低的棚温,这样菌袋温度就能保持在10℃~20℃。降低袋温在头潮管理中非常重要,头潮菇丛密实,阻碍了菌丝体、子实体生长代谢热的散发,越是如此,菇体生长越快,温度上升愈剧烈。此时若恰遇较高的气温和大批次开袋,常致棚温袋温迅速升高以致烧袋死菇即捂棚,捂棚的菌袋菌丝活力丧失不再出菇。冬季天冷棚温过低时,可揭去覆盖物进散射光晒棚升温。
  (2)湿度恒定稍有变化。姬菇生长时适宜的湿度是85%~90%。湿度的来源是棚内墙体地面蒸发,菇体的蒸腾作用和人工洇水。一般仅在每潮头次菇采收后,因菇体蒸腾作用消失,造成空间低湿度时需大幅加湿,加湿只往地面洇水。加湿要注意温度情况,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是,温度高时湿度不可太大,否则,高温蒸腾作用强易产生高湿,导致捂棚和闷棚现象的发生。随着菇体的长大,可针对这部分菇体加大通风,造就75%~90%湿度差,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
  (3)光照管理。姬菇的发生需要光照刺激,光照强度一般小于40勒克斯,即晴天早晨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的强度。温度低时,光强可大至200勒克斯,即晴天阴面室内的光强。进光通过撩揭塑料薄膜上的覆盖物来实现,但要双侧同时进光或单侧交替进行,以防止菇体向光性弯曲。注意刚揭膜的原基,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
  (4)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姬菇生长的必要条件,整棚菇体呼出二氧化碳的量是非常大的,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形成畸形菇。长时间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体就会发生二氧化碳中毒死亡,叫闷棚,死菇剔除后还能再转潮。通气的方法就是揭膜通风。
  通风是温度、湿度、空气调控的总闸门,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影响棚内环境稳定均衡的重要措施,在姬菇生产中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核心是利用棚内外温差,缓慢扩散为主,不带来剧烈变化。通风方法是一靠山墙风口常通,二靠前后侧揭膜补充。具体操作上以六看六通为准则,即一看菇多少,菇多多通,菇少少通;二看菇体发育期,伸长期的多通,珊瑚期的少通,刚揭膜的可以不通,与顺次开口相结合,哪一段菇多就通那一段;三看盖柄比例,盖小时多通,柄短时少通;四看棚温,棚温高时长通,棚温低时短通;五看温差,棚内外温差大,冷凝水多时多通,大雾天气长通;六看风向,无风时双侧通,有风时单侧通,不揭迎风口。
  8.分束采收
  菇柄长至4厘米长,菌盖直径超过0.8厘米即可采收。从揭膜到采收,最短仅有2天时间。采收时用手掐住一束菇,稍用力往下掰,自一墩菇的下侧逐束采起。分束采收是姬菇最佳的采收方式,姬菇在装袋时采用端放料方式装法,端面菌丝成熟度一致,在料端面紧密排列形成一原基层,各子实体基部既紧密相连又较易分开,当一丛菇体存在生长差异时采大留小,留下的能继续生长,当整个料面的菇体都该采摘时,分束采摘对原基形成层损伤最小,此层面的菌丝又常处于湿润空气的滋润下,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新菇蕾,所以提倡分束采摘。这样,采菇后的端面菌丝层,只可择去枯死菇,不可搔菌耙掉老菌皮。采后剪去带培养料的菇脚和菌柄,逐根撕开,按级分别放置。
  9.转潮注水
  姬菇采用端放料分束采收技术后,料端面菌丝能保持不断分化原基的能力,直至料袋水分枯竭,故在潮次概念上与平菇有所不同,把料袋水分每充盈一次为一个产菇期,称作一潮。姬菇整个产菇期注水2~3次,注水时还可添加营养物质,配方是:尿素0.3%、葡萄糖或白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石灰0.2%;或1000公斤注水中添加尿素500克、磷酸二铵500克、葡萄糖125克、菇壮素250毫升、三十烷醇25毫升、硫酸镁75克。
  将配制好的营养液装入大桶内,置于距棚底地面2米以上高处,用塑料软管导入棚内,管端用三通分流成2支水流,每一支装注水器1个。注水时,将注水器尖端自料端面插入,打开开关,让营养渗入菌袋栽培料内,2个注水器轮流使用,注水后的料袋,初始几天要注意加强通风,待注水时渗出的水蒸发、湿度稳定后再减少通风。保养15~20天即可转潮出菇。
  10.子实体阶段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菌丝早已发好,但迟迟不出菇。发生原因:袋温形不成5℃以上温差;菇房相对湿度太低,或不恒定;端面菌皮太厚太硬;害虫危害。
  解决办法:高温时段出菇的菌袋应稀疏排放,把菌袋放热散发出来;做到早晚气温低时通风,延长通风时间,人为地拉大昼夜温差,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菇房相对湿度太低,可采取喷水、洒水等办法提高相对湿度,并使之稳定在85%~95%,保持菇房空气潮湿而又新鲜。菌袋发菌期过长、中间穿孔过大、采用大开口法开袋或催蕾期通风过大均导致两端菌皮太厚太硬阻碍出菇,属于这种情况应直接往料端喷水雾,使料潮湿而不浸水,或者用铁丝制成的小铁耙进行挠菌。害虫危害的菌袋,在端面及菌袋周身能看到筛网或麻脸状的菌皮,一般是跳虫或蚤蝇危害造成的,可用0.1%鱼藤精、除虫菊液直接喷施料面。
  (2)菇体畸形,状如花椰菜。发生原因:菇房通风条件极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在催蕾期过高(0.25%)。
  解决办法:改善菇房通风条件,坚持早晚低温时通风,利用棚内外温差,加速二氧化碳扩散。保持山墙两端风口处于常开状态。
  (3)菇体菌柄或料端面披白毛。发生原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解决办法:菇体菌柄披白毛多见于丛生过密的菇体,料端面披白毛多见于转潮注水后的菌袋,二者发生的条件相似,前者是局部湿度大不通风,后者是整体湿度过大。对于丛生过密的菇体,可以成熟一部分采摘一部分,勿使重叠密不透风透气;料袋注水后,一定要加大通风量,风干地面积水和菌袋沥水,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促使菌丝恢复。
  (4)菇体异色。有蓝色菇、红色菇、烟熏色菇等。发生原因:蓝色菇是菇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中毒;红色菇是袋内温度高,外界水珠刺激菇体,水珠在菇体上变为黄红色而成;烟熏色菇是菇房见了烟,菇盖受烟熏而形成。
  解决办法:菇房加温时不要用明火加温,用暗火加温,生煤火加温一定要安装煤气管道,并经常通风,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排出棚外。拌料时加水量不能太大,已形成袋内积水的及早将水排出,加强通风,勿使菌盖上长期存留水珠。
  (5)死菇。有干死、晒死,闷死、捂死及染病而死多种。干死、晒死多见于幼菇,其长时间处于风口或直射光下,表现为菇体干涩萎蔫黄变;闷死、捂死多见于伸长期,菇体外观正常,基部着生处松动变软,稍碰触即掉下;染病而死,多见于高温时段出菇的菇棚,菇体变黄,有黏滑感。
  解决办法:看菇体发育状态通风,做到菇大多通,菇小少通,可分段揭膜,刚揭膜的原基不通,外界有风时不揭迎风口。闷死和捂死,多见于盛菇期,此时菇体代谢旺盛,产出的二氧化碳多、热量大,若1~2天忘记揭膜通风,极易出现二氧化碳中毒死亡和高温烧菌死亡,前者俗称为闷棚,后者称为捂棚。菇体染病的条件是高温高湿,高温时要加强通风降湿,尽量不往菇体上喷重水和不洁净水,杜绝交叉感染,染病的菇体可用抗菌素治疗。
    
  姬菇高产栽培技术
  河北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王朝江池惠荣高春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

广告联系|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春雨菌业 ( 黑ICP备13005302号-1 )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刊载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权利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4-26 20:21 , Processed in 1.59181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