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菌业 发表于 2012-3-28 12:01:26

黑色广温平菇―国平2号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
   一、形态特征
   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粗3~5cm,畦床栽培单丛最大菇重3.85kg,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
   二、生物学特性
   1.培养材料 可选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锯木屑、稻、麦草等进行生料、发酵料和熟料栽培。添加10%~20%麸皮,玉米粉或菜、豆饼后产量更高。
   2.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4~36℃,最适为24~26℃。子实体形成温度5~32℃,最适为15~25℃。
   3.水分与湿度 发菌期原料基质含水量以62%~65%为宜,出菇期加大至70%时,产量更高,质更优。空气相对湿度发菌期75%,出菇期85%~90%,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则菇体肉厚盖大。菇体生长期耐重水,淋水后不死菇。
   4.空气 无论是发菌期还是出菇期,都应加强通风换气工作。料内和室内氧气充足,空气新鲜,不仅菌丝生长迅速健壮,菇体发育正常,而且可避免高温烧菌和多种病害的发生。
   5.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子实体形成需一定散射光,光照强弱对菌盖色泽无明显影响。
   6.酸碱度 pH值5~9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7~8最适。
   三、栽培要点
   1.菌种制作 母种培养以PDA加富培养基为好;原种、栽培种可用棉籽壳、玉米芯、小麦、玉米等原料作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作即可。
   2.生产季节 该菌株虽属广温型品种,可周年栽培,但播种期以8月中旬~10月下旬为好,春季2~3月份也可播种栽培。
   3.培养料配方 栽培方式以熟料或发酵料袋栽或畦栽为宜。石灰用量熟料栽培2%,发酵料5%。配方如下:①棉籽壳82%,麸皮5%,玉米粉5%;②玉米芯78%,麸皮10%,玉米粉5%;③稻、麦草78%,玉米粉10%,菜饼5%;④棉籽壳40%,稻草40%,麸皮7%,玉米粉5%。4种配方中均添加石膏粉、过磷酸钙各2%,石灰2%~5%,粗食盐1%,多菌灵0.1%,磷酸二氢钾0.5%。拌料时pH值11~13,灭菌、发酵后pH值8~9,装袋播种为宜。
   4.发菌期管理 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调控好温度,特别是料温,预防高温烧菌和发生病虫害。无论是袋栽或畦栽,料温均应控制在32℃以下。主要措施是勤检查,勤通风,勤翻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方可确保发菌正常。
   5.出菇期管理 重点是温、湿、气的综合管理。温度调控到15~25℃最适出菇。水分管理是重中之重,出菇前期和中期应给料内补充水分,含水量应达到65%~70%,空气湿度应达到85%~90%;菇蕾期以保湿为主,生长期应大水淋喷成熟期应减少用水量,定期喷洒石灰清水可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氧气充足则柄短盖厚,菇形美观产量高;通风不良易出现畸形长柄菇,发生病虫害。采用床畦覆土或墙式覆土蓄水栽培产量可提高50%。共可采收6~7潮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可达150%~200%,最高可达300%以上。
   摘自《蔬菜》 2002.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色广温平菇―国平2号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