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菌业 发表于 2012-3-28 11:57:02

豆秸、玉米芯栽培平菇新技术

农业知识
   
    --------------------------------------------------------------------------------
   在我们地区,豆秸、玉米芯极为丰富,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笔者近几年进行了豆秸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代替配方中的木屑,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15%~20%,总转化率达100%~120%。
   准备培养料 将新鲜且无霉变的玉米芯、豆秸粉碎,粉碎后的豆秸长度不超过8毫米,玉米芯呈玉米粒大小,不需要过筛。培养料配方:玉米芯45%,豆秸42%,麦麸10%,石灰粉2%,尿素1%,其中石灰粉和尿素要在水中溶解后拌入料内,最后料水比为1∶1.5。
   堆料发酵  将拌匀的培养料堆成宽1.4米,高1.2米,长度不限的堆。建堆时要保证料松散,不得用脚踩和拍打。建堆后用尖头棒在料堆上直向和斜向打孔,孔与孔的间距为30厘米,打孔时要注意从上至下要打透,然后覆膜保湿增温。当料温达到60℃左右时,维持1天进行翻堆。翻堆时要将内部的料翻到表层,把表层和底部的料翻到内部,且要混合均匀。复堆后,用前法再打孔,覆膜保湿增温,待温度再次上升到60℃左右时,再维持1天后翻堆。这样翻堆3次,直至料中间无白心,无酸臭气,略有氨味,呈深棕色时再散堆降温装袋。发酵过程中料温尽量保持在50~70℃,且应随时测试水分,进行调节。
    装袋接种  当料温降到30℃时,采用25厘米×25厘米的聚乙烯筒袋,配以优质菌种,按4层接种法(中间两层,两端各1层)接种,菌种用量不少于料重的15%~20%。接种后按常规方法上垛避光发酵,温度控制在25℃左右,并随时注意观察垛内的温度变化,温度过高时要及时翻垛。发菌时要保持地面清洁,一般培养1个月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
   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菌袋在出菇场内单排上垛,每排放7~8 层,上、下垛之间要留一定的间隔,以利通气,垛间距离为1米。为避免菌袋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可解开袋口降温提湿, 并加强通风换气。每天向空中、地面、墙壁上喷雾3~4次,使菇场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但严禁对幼蕾喷重水。当菌蕾略张开时,可以对菇体喷施氮肥。当菇盖平展时要及时采收,并将料面清理干净,将袋口薄膜捏拢,停止喷水2~3天,迅速提温,促进袋内菌丝发壮。而后再将菇场相对湿度提高到90%左右,并加大昼夜温差,继续催蕾。出完两潮菇后,如果时间在3~4月份,还可脱袋,将菌棒从中间截断,使断面朝上排在畦上。菌块与菌块间要相互挤紧,空隙处用碎料块填充,其上覆2~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大水漫灌,但地面上不要有积水。以后每隔4~5天浇1次。平时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晚17~20℃,这样,可出两潮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秸、玉米芯栽培平菇新技术

广告招租,详情进入。